安嫔不时的向元妃看去,显然此时她很希望元妃能救她一救;只是此时的元妃也自身难保,她哪里还有心思去救人?
阿凤的话让她心里一震,知道阿凤的主意的确可以让她对所有的妃嫔下手,她丢掉的三个月也可以再补回来;只是,她更清楚阿凤的居心,如此一来她岂不是成为众矢之的?
本来是太后的主意,不过就是换了人去承受而已;现在几乎没有皇后的事情了,静修倒成了元妃这些人头上高悬的一把剑:元妃即恨且恼,却又没有什么好法子能绕过去。(全本言情小说)
皇帝对她已经生疑,如果她不做出一个极好的认错态度来,只怕就真的会失去皇帝的心。相比起静修三个月来,失了皇帝的心才真的再也无法翻身。
何况还有一个安嫔给她添乱。平常看着还算机灵的人,怎么会做出那么蠢的事情来,还给宁国公主送东西安嫔不如把她元妃洗剥干净了给宁国公主送去!
“皇上,安嫔今天如此做是错,但追根究底却还是韩氏当初的遗祸,宫中的妃嫔们已经习惯了用钱财开路做事;但凡事情在妃嫔们看来没有对与错,只要你的银钱送到了,那就一切平安无事。”元妃说着话叩了一个头。
她抬头看了一眼皇帝:“如此风气却真是宫中的大祸,包括妃嫔们对皇后没有足够的敬意,也并非只是一人两人的事情。所以,妾认为皇后所罚过于太轻,妾自请去清修半年,以正己身己心,不会再让皇上失望。”
“以妾为诫,但凡谁再有错,只是平常那样罚一罚怕是不足以动其心,倒不如都清修一番,让大家能好好的想一想自己倒底错在哪里,回来后才有真正行的正而坐的端。”
元妃说到这里再次叩头:“安嫔一直和妾住在一处,她有此事也是妾之错,因此妾请皇上下旨,让安嫔来陪妾一起清修。”
她不但把众妃嫔都拉下了水,还直接把安嫔弄去和她一起受罪阿凤不是说过了嘛,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众妃嫔现在有多少人在暗笑捂嘴了,是不是她们都认为自己这一清修她们都可以踩到自己头上去了?那就同甘共苦吧,才不枉这一世做姐妹的缘份嘛。
元妃对阿凤的算计门清,可是她却依然不能放过那些妃嫔们,所以就算明知道阿凤在算计她,她依然是照样了:反正,倒霉的人不能只是她。
皇帝闻言脸上柔和了很多,想到元妃平常的知礼贴心,他轻轻一叹:“你倒真的知道错在何处了,能知错还能悔改,不枉朕疼你一场。不要说什么半年,皇后向来仁慈,三个月便足矣。”
他虽然没有免去元妃的责罚,但是对元妃的印像却好转了不少,这就是元妃赚到的。元妃连忙叩头谢恩,再次表示自己一定会好好的静思己过。
皇帝看向贤贵妃为首的众妃嫔们:“元妃所说极是,宫中风气如今却真的坏了。”他如此一说,贤贵妃如何还能坐得住,连忙跪听听训。
贤贵妃还好些,现在她可以算是皇后的人,且今天从头到尾她没有多说一个字,不得不开口的时候她也对皇后有所偏颇,相信只要不是聋子都听得出来。
现在证实她又一次做对了,所以就算皇上的话有些重,她跪的也没有什么可担心的:那静修什么的,至少眼下是轮不到她的。
“自此之后静修之事就为定例,由皇后来看宫中哪一个妃嫔德行不足,就让她去佛前好好的修一修心。短则一个月,长则几年朕相信皇后定能让众妃嫔能在静修中悔过改正。”皇帝的一句“长则几年”,可把众妃嫔吓得脸无人色。
就是元妃等人的脸色也不好看。因为皇帝说了,静修的事情由皇后说了算:什么叫德行不足?这个词儿可太难以界定了,时时处处都有可能被皇后捉到小辫子。
到时候皇后轻轻一句话,众妃嫔就只能去佛前跪拜,到出来时宫中已经不知换了什么天!皇上只有一个,可是宫中的女子无数啊:众妃嫔要防的可不止是妃嫔们,还有那些宫人们。
就像皇贵妃,还不是由一个宫人而成为皇贵妃的。不要说是静修几年了,就是三个月宫中也有可能物是人非。
皇上的话音一落,皇后就大权在握了:此举比起那什么凤印在手,还让众妃嫔忌惮因为静修可不能算是为难你啊,不打你也不骂你,也不会苛责你,只是让你去静修而已,你还敢多说话?
用皇上的话来说,哪是皇后的仁慈啊,你不服不满那不必去静修了,直接送去冷宫中好了。
阿凤笑的眼睛都眯了起来。多好,从此之后宫中众妃嫔们会恨极了元妃,再往上恨就会恨想出静修主意的太后来:至于皇后,嘿,让众妃嫔们同甘共苦的人可不是皇后而是元妃啊。
如此一来,众妃嫔肯定会惦记着元妃的,对皇后自然不会日思夜想,也就能让皇后有段清静些的日子。
阿凤的眼珠一转,目光落在了太后和皇贵妃的身上:“父皇,母后刚刚回来,对宫中的事情还不了解;而且皇贵妃有一句话说对了,宫中之事烦杂,一时半会儿也不可能交割的清楚。”
“凤印就收回了,宫中的事情就由皇贵妃慢慢交割吧。皇贵妃又有身孕,这点事情用不着那么急吧?千万不能让皇贵妃过于劳累而动了胎气啊。”
她的一番话还真是入情入理,皇帝看一眼皇后点点头:“朕的宁国公主真的长大了,当真是设想周全,好,就这么办吧。”
阿凤对着皇贵妃一笑便退回了皇后的身边,至于元妃和惠妃被阿凤打了一顿:谁现在还会记得此事?
太后倒是记得,但是太后现在的心思可不在元妃等人身上,她在琢磨阿凤的终身大事呢。
“皇贵妃,你可要努力哦,最好能来个最后的疯狂,那就真帮我们大忙了。”阿凤对皇贵妃眨了眨眼睛,在心里向皇贵妃“祈祷”起来。
阿凤的话让她心里一震,知道阿凤的主意的确可以让她对所有的妃嫔下手,她丢掉的三个月也可以再补回来;只是,她更清楚阿凤的居心,如此一来她岂不是成为众矢之的?
本来是太后的主意,不过就是换了人去承受而已;现在几乎没有皇后的事情了,静修倒成了元妃这些人头上高悬的一把剑:元妃即恨且恼,却又没有什么好法子能绕过去。(全本言情小说)
皇帝对她已经生疑,如果她不做出一个极好的认错态度来,只怕就真的会失去皇帝的心。相比起静修三个月来,失了皇帝的心才真的再也无法翻身。
何况还有一个安嫔给她添乱。平常看着还算机灵的人,怎么会做出那么蠢的事情来,还给宁国公主送东西安嫔不如把她元妃洗剥干净了给宁国公主送去!
“皇上,安嫔今天如此做是错,但追根究底却还是韩氏当初的遗祸,宫中的妃嫔们已经习惯了用钱财开路做事;但凡事情在妃嫔们看来没有对与错,只要你的银钱送到了,那就一切平安无事。”元妃说着话叩了一个头。
她抬头看了一眼皇帝:“如此风气却真是宫中的大祸,包括妃嫔们对皇后没有足够的敬意,也并非只是一人两人的事情。所以,妾认为皇后所罚过于太轻,妾自请去清修半年,以正己身己心,不会再让皇上失望。”
“以妾为诫,但凡谁再有错,只是平常那样罚一罚怕是不足以动其心,倒不如都清修一番,让大家能好好的想一想自己倒底错在哪里,回来后才有真正行的正而坐的端。”
元妃说到这里再次叩头:“安嫔一直和妾住在一处,她有此事也是妾之错,因此妾请皇上下旨,让安嫔来陪妾一起清修。”
她不但把众妃嫔都拉下了水,还直接把安嫔弄去和她一起受罪阿凤不是说过了嘛,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众妃嫔现在有多少人在暗笑捂嘴了,是不是她们都认为自己这一清修她们都可以踩到自己头上去了?那就同甘共苦吧,才不枉这一世做姐妹的缘份嘛。
元妃对阿凤的算计门清,可是她却依然不能放过那些妃嫔们,所以就算明知道阿凤在算计她,她依然是照样了:反正,倒霉的人不能只是她。
皇帝闻言脸上柔和了很多,想到元妃平常的知礼贴心,他轻轻一叹:“你倒真的知道错在何处了,能知错还能悔改,不枉朕疼你一场。不要说什么半年,皇后向来仁慈,三个月便足矣。”
他虽然没有免去元妃的责罚,但是对元妃的印像却好转了不少,这就是元妃赚到的。元妃连忙叩头谢恩,再次表示自己一定会好好的静思己过。
皇帝看向贤贵妃为首的众妃嫔们:“元妃所说极是,宫中风气如今却真的坏了。”他如此一说,贤贵妃如何还能坐得住,连忙跪听听训。
贤贵妃还好些,现在她可以算是皇后的人,且今天从头到尾她没有多说一个字,不得不开口的时候她也对皇后有所偏颇,相信只要不是聋子都听得出来。
现在证实她又一次做对了,所以就算皇上的话有些重,她跪的也没有什么可担心的:那静修什么的,至少眼下是轮不到她的。
“自此之后静修之事就为定例,由皇后来看宫中哪一个妃嫔德行不足,就让她去佛前好好的修一修心。短则一个月,长则几年朕相信皇后定能让众妃嫔能在静修中悔过改正。”皇帝的一句“长则几年”,可把众妃嫔吓得脸无人色。
就是元妃等人的脸色也不好看。因为皇帝说了,静修的事情由皇后说了算:什么叫德行不足?这个词儿可太难以界定了,时时处处都有可能被皇后捉到小辫子。
到时候皇后轻轻一句话,众妃嫔就只能去佛前跪拜,到出来时宫中已经不知换了什么天!皇上只有一个,可是宫中的女子无数啊:众妃嫔要防的可不止是妃嫔们,还有那些宫人们。
就像皇贵妃,还不是由一个宫人而成为皇贵妃的。不要说是静修几年了,就是三个月宫中也有可能物是人非。
皇上的话音一落,皇后就大权在握了:此举比起那什么凤印在手,还让众妃嫔忌惮因为静修可不能算是为难你啊,不打你也不骂你,也不会苛责你,只是让你去静修而已,你还敢多说话?
用皇上的话来说,哪是皇后的仁慈啊,你不服不满那不必去静修了,直接送去冷宫中好了。
阿凤笑的眼睛都眯了起来。多好,从此之后宫中众妃嫔们会恨极了元妃,再往上恨就会恨想出静修主意的太后来:至于皇后,嘿,让众妃嫔们同甘共苦的人可不是皇后而是元妃啊。
如此一来,众妃嫔肯定会惦记着元妃的,对皇后自然不会日思夜想,也就能让皇后有段清静些的日子。
阿凤的眼珠一转,目光落在了太后和皇贵妃的身上:“父皇,母后刚刚回来,对宫中的事情还不了解;而且皇贵妃有一句话说对了,宫中之事烦杂,一时半会儿也不可能交割的清楚。”
“凤印就收回了,宫中的事情就由皇贵妃慢慢交割吧。皇贵妃又有身孕,这点事情用不着那么急吧?千万不能让皇贵妃过于劳累而动了胎气啊。”
她的一番话还真是入情入理,皇帝看一眼皇后点点头:“朕的宁国公主真的长大了,当真是设想周全,好,就这么办吧。”
阿凤对着皇贵妃一笑便退回了皇后的身边,至于元妃和惠妃被阿凤打了一顿:谁现在还会记得此事?
太后倒是记得,但是太后现在的心思可不在元妃等人身上,她在琢磨阿凤的终身大事呢。
“皇贵妃,你可要努力哦,最好能来个最后的疯狂,那就真帮我们大忙了。”阿凤对皇贵妃眨了眨眼睛,在心里向皇贵妃“祈祷”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