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大花坐在桌前,上面是一个朴素的盒子,共两层。
不后悔就好。
那还轮得到她选择。
她揉了揉干涩的眼,望着盒子出神。
良久,她才把盒子打开。
第一层,是一支根须保存完好的野山参还有一株灵芝。
上面留有字条――送高堂。
可惜孙巧儿白瞎功夫,孙大花不识几个字。
随着朱三和那个人不断邀约,她也有些见识,这山参灵芝都是好东西,拿去送长辈很是体面。
真是想不到居然会送来如此重礼。
第二层,是一字排开不同花色瓷瓶,四种味道每样两瓶,孙大花认得,正是供不应求的花露水。
上面依旧有字条――送妯娌。
她妆台上用的,还是朱三好不容易订了等一个月才拿到的货。
孙巧儿,孙家哪来的门道?
最下压着的则是一百两散银票。
二伯娘几乎是吐了血才勉强扣出一百五十两便直呼心疼,这钱,是阿公给的。
不过孙大花虽然不识字,但那总是冲动怼人的脑袋开了回窍,知道阿公和孙巧儿的用意。
二伯娘为这件事也愁过,最后就备了些土货干货。
理由是,朱家缺啥?
即使不算银票,这些东西加起来都值个两三百两。
除了银票是孙家阿公给的,其余的,花露水自己造,孙巧儿也不心疼。
山参和灵芝山上采的,好几株,大方点匀出一份也不心疼。
她和孙大花母女斗过几次,回想起来,除了为原主狠狠报仇一次,其实真没太大意思。
大家彼此讨厌就别再出现在彼此面前,既然看不上他们家,那最后做一次好人,以后见到都是陌生人。
硬是把自己的脚挤进一双不合适的鞋里,是紧了要削还是松了要垫她管不着。
有人喜有人愁,日子照旧,十五当天,孙大花终于嫁进了朱家。
那厚重的高墙里不知道会发生何事,而阿丑终于要到书院专心学问。
其实孙巧儿很奇怪,于太傅对阿丑可谓十分看重,阿丑还是亲传弟子,为何还是童生?
以他的水平,中个秀才简直就是探囊取物。
“也是川儿不走运。”于太傅倒给她解惑,“川儿早在十岁就是童生,正要准备考秀才,没想到他母亲就走了,守孝三年。”
“所以阿丑刚守完孝不久,又有人害他,迫使他远走逃命。”
十岁的童生并不罕见,但秀才呢?
她直觉这件事不简单。
“丫头,你也别和他提,他这人扭得很。”
“于先生,阿丑的家族为何不来寻人?”她指的可不是要人命的找。
于太傅冷笑了下道:“不来还好,乌烟瘴气。”
老先生修养极高,孙巧儿没想到他居然也有如此辛辣讽刺人的时候。
“他来此,也算是另一种福报,我看他比从前打心里开心多了,丫头,谢谢你。”
孙巧儿不好意思道:“阿丑到哪都很受人待见的。”
“嘿嘿,你冰雪聪明,不会看不出那小子对你的意思吧?”
!!!
被如此大刺刺说出来,芯子是现代人的她也会害臊呀!
孙巧儿脸“蹭”的红烧起来,慌慌忙忙道:“您是饱学之士,又是万众敬仰的太傅,怎么能如此!”
她捂着烫熟的脸跺了跺脚:“老爷子,这话我不想听,以后可别说了!”
说着逃命似的走了。
躲在一旁的阿丑目光一直随着,知道看不见人。
“臭小子,眼睛收回来了!”
于太傅没好气地拿小石头丢了丢他,地上“啪嗒”一声响,阿丑才回过神。
“出息的,还要我这老头探口风!”于太傅十分鄙视得撇撇嘴。
阿丑闷闷地在旁坐下,有些神游。
“啪!”
一个炒板栗,阿丑都没想过躲。
“我看那丫头也是有意的,怎么你扭扭捏捏不像样,你那虎劲呢?”
“老师,以后还是少提,我相信水到渠成。”阿丑看着远方,坚定地道。
“臭小子,皇帝不急太监急是吧,巧儿现在还不算长开,等过个两年,惦记她的人一把抓,你要不抓紧喽,到时候有你哭的。”于太傅感觉自己好心被当成驴肝肺,有些不是滋味奚落起来。
阿丑觉得有些头疼,自己的老师哪都好,就是人越老性子越恶劣。
不过他还是很有信心,巧儿不是那些随便能被迷了眼的人。
“得得得,我真是造了孽,你小子也赶紧收拾收拾跟我上书院。”
业精于勤荒于嬉,于太傅虽然挺看好两人,但也难免担心阿丑太过沉溺于此道荒废课业。
而他的到来,也把阿丑原本的算盘打碎,老太傅美其名曰督促学习,顺理成章把阿丑留在山上,几间空房还是腾得出来的,其实他就是有点小恶劣,你不是不着急,那成,好好读书去。
于太傅来到分院的消息长翅膀似的,不光安阳县,就是隔壁临县还有府城都接到了消息,一时间想要拜访的人络绎不绝,向来安静清幽的玄鸟峰天天都能见到络绎不绝的车马,其中不乏名士清流,高门巨贾。
朱家也不例外,一年中迎了两门亲,朱家家主和夫人不仅仅是为了儿子终身大事,更重要的古人普遍认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家得齐,有个贤内助能照管内务,督促儿子上进。
被给予厚望的自然是大儿子朱光,名字中就有光宗耀祖之意。
且说他娶的是府城钟家钟玉莹,虽算不得大家族,但也算有些头脸,最得看重。
“光儿也十七了,在家请先生教,我看既然于太傅来了,莫不如寻个机会拜入门下。”朱母想得美好,“玉莹,你在府城可见过这位老先生?”
晚饭间,朱母就迫不及待表示想交好老人,直接把主意打到自己大儿媳妇身上。
朱大少奶奶想了想,道:“我倒是知道老先生到我表姐夫家做过几次客。”她说这话,一起中无不得意,好像老太傅是去了她家似的。
“哦!”
这下不仅仅朱母,就是朱家家主都不由多问了:“玉莹,你说的可是真的?”
“爹,这事哪能骗人,说起来,我那表哥也得过于太傅的指点呢。”
这下朱家人彻底信了,朱父道:“玉莹,有什么法子能引荐一下这位太傅吗?”
“这,”嘴上是痛快,可他们家就没人在那位面前露过脸的,即使在府城书院,太傅也是神龙见首不见尾,但她也不能丢了面子,于是道,“爹,娘,于太傅高风亮节,咱们首先礼数做足,最重要是诚心实意前去拜访,再则相公学业上进,想来他老人家也会被诚心打动。”
两个人觉得还真是那么个道理。
钟氏又瞟了一眼旁边的孙大花和朱三,道:“三弟功课进来如何?我看索性一道去。”
吃喝嫖赌,额,嫖,一那副尊荣可能有点难,但其余都在行的朱三冷不丁被点名,还是有点怵,他觉得书本和他这辈子有仇,文字和他上辈子有仇,纠集在一起故意折磨他似的。
“额,额......”
不后悔就好。
那还轮得到她选择。
她揉了揉干涩的眼,望着盒子出神。
良久,她才把盒子打开。
第一层,是一支根须保存完好的野山参还有一株灵芝。
上面留有字条――送高堂。
可惜孙巧儿白瞎功夫,孙大花不识几个字。
随着朱三和那个人不断邀约,她也有些见识,这山参灵芝都是好东西,拿去送长辈很是体面。
真是想不到居然会送来如此重礼。
第二层,是一字排开不同花色瓷瓶,四种味道每样两瓶,孙大花认得,正是供不应求的花露水。
上面依旧有字条――送妯娌。
她妆台上用的,还是朱三好不容易订了等一个月才拿到的货。
孙巧儿,孙家哪来的门道?
最下压着的则是一百两散银票。
二伯娘几乎是吐了血才勉强扣出一百五十两便直呼心疼,这钱,是阿公给的。
不过孙大花虽然不识字,但那总是冲动怼人的脑袋开了回窍,知道阿公和孙巧儿的用意。
二伯娘为这件事也愁过,最后就备了些土货干货。
理由是,朱家缺啥?
即使不算银票,这些东西加起来都值个两三百两。
除了银票是孙家阿公给的,其余的,花露水自己造,孙巧儿也不心疼。
山参和灵芝山上采的,好几株,大方点匀出一份也不心疼。
她和孙大花母女斗过几次,回想起来,除了为原主狠狠报仇一次,其实真没太大意思。
大家彼此讨厌就别再出现在彼此面前,既然看不上他们家,那最后做一次好人,以后见到都是陌生人。
硬是把自己的脚挤进一双不合适的鞋里,是紧了要削还是松了要垫她管不着。
有人喜有人愁,日子照旧,十五当天,孙大花终于嫁进了朱家。
那厚重的高墙里不知道会发生何事,而阿丑终于要到书院专心学问。
其实孙巧儿很奇怪,于太傅对阿丑可谓十分看重,阿丑还是亲传弟子,为何还是童生?
以他的水平,中个秀才简直就是探囊取物。
“也是川儿不走运。”于太傅倒给她解惑,“川儿早在十岁就是童生,正要准备考秀才,没想到他母亲就走了,守孝三年。”
“所以阿丑刚守完孝不久,又有人害他,迫使他远走逃命。”
十岁的童生并不罕见,但秀才呢?
她直觉这件事不简单。
“丫头,你也别和他提,他这人扭得很。”
“于先生,阿丑的家族为何不来寻人?”她指的可不是要人命的找。
于太傅冷笑了下道:“不来还好,乌烟瘴气。”
老先生修养极高,孙巧儿没想到他居然也有如此辛辣讽刺人的时候。
“他来此,也算是另一种福报,我看他比从前打心里开心多了,丫头,谢谢你。”
孙巧儿不好意思道:“阿丑到哪都很受人待见的。”
“嘿嘿,你冰雪聪明,不会看不出那小子对你的意思吧?”
!!!
被如此大刺刺说出来,芯子是现代人的她也会害臊呀!
孙巧儿脸“蹭”的红烧起来,慌慌忙忙道:“您是饱学之士,又是万众敬仰的太傅,怎么能如此!”
她捂着烫熟的脸跺了跺脚:“老爷子,这话我不想听,以后可别说了!”
说着逃命似的走了。
躲在一旁的阿丑目光一直随着,知道看不见人。
“臭小子,眼睛收回来了!”
于太傅没好气地拿小石头丢了丢他,地上“啪嗒”一声响,阿丑才回过神。
“出息的,还要我这老头探口风!”于太傅十分鄙视得撇撇嘴。
阿丑闷闷地在旁坐下,有些神游。
“啪!”
一个炒板栗,阿丑都没想过躲。
“我看那丫头也是有意的,怎么你扭扭捏捏不像样,你那虎劲呢?”
“老师,以后还是少提,我相信水到渠成。”阿丑看着远方,坚定地道。
“臭小子,皇帝不急太监急是吧,巧儿现在还不算长开,等过个两年,惦记她的人一把抓,你要不抓紧喽,到时候有你哭的。”于太傅感觉自己好心被当成驴肝肺,有些不是滋味奚落起来。
阿丑觉得有些头疼,自己的老师哪都好,就是人越老性子越恶劣。
不过他还是很有信心,巧儿不是那些随便能被迷了眼的人。
“得得得,我真是造了孽,你小子也赶紧收拾收拾跟我上书院。”
业精于勤荒于嬉,于太傅虽然挺看好两人,但也难免担心阿丑太过沉溺于此道荒废课业。
而他的到来,也把阿丑原本的算盘打碎,老太傅美其名曰督促学习,顺理成章把阿丑留在山上,几间空房还是腾得出来的,其实他就是有点小恶劣,你不是不着急,那成,好好读书去。
于太傅来到分院的消息长翅膀似的,不光安阳县,就是隔壁临县还有府城都接到了消息,一时间想要拜访的人络绎不绝,向来安静清幽的玄鸟峰天天都能见到络绎不绝的车马,其中不乏名士清流,高门巨贾。
朱家也不例外,一年中迎了两门亲,朱家家主和夫人不仅仅是为了儿子终身大事,更重要的古人普遍认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家得齐,有个贤内助能照管内务,督促儿子上进。
被给予厚望的自然是大儿子朱光,名字中就有光宗耀祖之意。
且说他娶的是府城钟家钟玉莹,虽算不得大家族,但也算有些头脸,最得看重。
“光儿也十七了,在家请先生教,我看既然于太傅来了,莫不如寻个机会拜入门下。”朱母想得美好,“玉莹,你在府城可见过这位老先生?”
晚饭间,朱母就迫不及待表示想交好老人,直接把主意打到自己大儿媳妇身上。
朱大少奶奶想了想,道:“我倒是知道老先生到我表姐夫家做过几次客。”她说这话,一起中无不得意,好像老太傅是去了她家似的。
“哦!”
这下不仅仅朱母,就是朱家家主都不由多问了:“玉莹,你说的可是真的?”
“爹,这事哪能骗人,说起来,我那表哥也得过于太傅的指点呢。”
这下朱家人彻底信了,朱父道:“玉莹,有什么法子能引荐一下这位太傅吗?”
“这,”嘴上是痛快,可他们家就没人在那位面前露过脸的,即使在府城书院,太傅也是神龙见首不见尾,但她也不能丢了面子,于是道,“爹,娘,于太傅高风亮节,咱们首先礼数做足,最重要是诚心实意前去拜访,再则相公学业上进,想来他老人家也会被诚心打动。”
两个人觉得还真是那么个道理。
钟氏又瞟了一眼旁边的孙大花和朱三,道:“三弟功课进来如何?我看索性一道去。”
吃喝嫖赌,额,嫖,一那副尊荣可能有点难,但其余都在行的朱三冷不丁被点名,还是有点怵,他觉得书本和他这辈子有仇,文字和他上辈子有仇,纠集在一起故意折磨他似的。
“额,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