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
    大郎,三郎犹豫不决,纷纷转头,看宋青苑的意思。
    “妹妹觉得如何?”
    宋青苑抿起嘴角,脑子飞快旋转,不断的思索着。
    直到过了半天,才坚定的摇摇头。
    “不,这一块我们宋家不要。”
    榆林县的聚友轩之所以能开下去,并且书籍越增越多,有利可图。
    便是因为代卖笔墨纸砚,诗画,折扇,等文雅之物的缘故。
    林祭酒如今,把这一块让了出来,便相当于给她分割了一块大“蛋糕”。
    宋青苑笑了。
    她虽和林祭酒接触的不多,可从谈话中来看,便知道,这是一个懂得礼尚往来的人。
    但是……
    “这一块我们宋家不能接。”
    宋青苑再次拒绝。
    “你可是怕,会影响宋家的名声?”
    说完,林祭酒点点头,“你这么想也没错!”
    聚友轩向天下学子敞开,若由国子监出面开办,宋家在里面做生意,确实影响不好!
    宋家开宋家可做,国子监开,宋家却不能如此做。
    这一点林祭酒也想明白了。
    于是建议道,“不如这样……”
    “对外挂上国子监的名号,对内生意还是你们宋家管理,利益也归你们。”
    “宋农女觉得如何?”
    现在林祭酒也看出来了,宋家三兄妹中,真正做主的,是宋青苑。
    毕竟,聚友轩是宋青苑的主意。
    “不!”
    宋青苑仍然摇头。
    这个方法在目前来看虽然不错,互惠互利。
    但是林祭酒一旦高升,不再掌管国子监,那这一块生意,恐怕就要重新划分归属。
    毕竟“一朝天子一朝臣。”
    下一个国子监的当权者,会看到宋家得利而无动于衷吗?
    宋青苑不愿意以恶意揣测人心,但未雨绸缪,亦不可不防。
    这么想着,宋青苑微微一笑。
    “我倒是有一个想法,林大人何妨一听?”
    “哦?”
    林祭酒眼睛一亮,来了兴致,“请说!”
    “首先,聚友轩是我在榆林县时所起的名字。”
    “现在既由国子监出面开办,隶属朝廷,那这个名字,是不是也该改一改?”
    宋青苑清澈的目光,注视着林祭酒。
    林祭酒点头,“确实不好混为一谈。”
    “那依你之见,叫何名为好?”
    林祭酒反问回去。
    “国!学!馆!”
    聚友轩名字文雅,意聚天下之友,带着私人性质。
    国学馆以国为单位,着重突出了朝廷,意欲点明其官方性质,更据权威性。
    “国学馆?”
    林祭酒轻声重复。
    “这个名字很好!”
    沉稳,庄重,也能体现朝廷对天下学子的爱护之心。
    “这个可以!”
    林祭酒应下,既而问道,“你还有何想法,一并说来?”
    改名只是抛砖引玉,宋青苑必有下文,林祭酒侧耳倾听。
    “咳!咳!”
    宋青苑清了清嗓子,表情严肃,接下来她要说的话,才是真正的重点。
    “国学馆既是国学,那便不要拘于一地。”
    “我要求府城以上必开国学馆,如果有条件,大的县也要开设。”
    说道这里,宋青苑声音一顿,继而解释道,“京城是大齐国都,是最繁华,最富庶之地。”
    “即使同为寒门学子,京城与地方的亦差距甚大。”
    “所以只有国学馆,开遍大齐的每一个角落,才能真真正正的,为寒门学子提供便利。”
    宋青苑的声音不够响亮,却掷地有声,清澈透亮。
    尤其是她话语里的内容,让屋内的众人无法忽视。
    林静姝更是瞪大了眼,震惊的看着宋青苑。
    国学馆开遍大齐,这简直是创举。
    若真能实现,那当开启文教之兴。
    大郎,三郎听罢,亦是一脸期待,不约而同的看向林祭酒。
    “不可能!”
    “这不可能!”
    林祭酒微微一叹,他也被宋青苑的言语所惑。
    然而……实际问题不得不考虑。
    以国子监之力,在京中开办国学馆,尚可支撑。
    但若开遍大齐,所须的财力,物力,人力无数,绝非国子监所能承受,必要朝廷出面。
    可是……
    林祭酒无力的扶额。
    先是边疆战祸,又逢南方灾患,百姓流离失所。
    如今,国库已然空虚,圣上尚且要为银子的事忧心忧虑。
    又岂能再拿银子出来,办国学馆。
    林祭酒摇摇头。
    就是上报朝廷,他也知道此事必然不成。
    事有轻重缓急,边疆战祸,南方水灾,甚至是建盖国寺,汇大齐国运。
    这些事,一桩桩一件件,都比开办国学馆来的重要。
    “若是有银子,老夫也想把国学馆推至整个大齐国……”
    “可惜……”
    林祭酒摇头,说到底还是没钱。
    “银子的事,我来解决。”
    宋青苑站起身,小小的身体,偏偏多了几分大义凛然之气。
    “国子监只要负责监内书籍的抄录即可。”
    “在其他府城建盖场地的银子,皆由宋青苑负责。”
    “你?”
    林祭酒面露疑惑,在宋青苑,大郎,三郎身上,打量一番。
    据他所知,宋家的条件只能说尚可,并不算富裕。
    从他们的衣着,穿戴上可见一般斑。
    “对!”
    宋青苑重重的点头。
    扬声道,“宋家比之京城的那些豪门大户,实在是微不足道。”
    “但这些年细心经营,也算攒了些银子。”
    “我可以拿出来,捐盖国学馆。”
    听了宋青苑的话,林祭酒半天不出声,内心唏嘘不已。
    耳边仿似又响起,宋青苑当日在国子监说的那句。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这并非一句场面话,宋家是在切切实实的履行着这句话。
    林祭酒霍然起身,脸上戴上敬意。
    “宋大人品行高洁,大德大善,老夫差之远矣!”
    林祭酒羞愧不已。
    呃……
    宋青苑一怔,很快明白过来。
    林祭酒不知宋家已分产,便以为她出银建盖国学馆的行为,是得到了宋老爷子的首肯。
    宋青苑闭嘴,没有点破,自家之事,何必说与外人听。
    只是谦虚的道,“林大人过奖了。”
    “林大人学识渊博,非家祖所能及。”
    “非也!非也!”
    林祭酒摆摆手,重新坐下,不在争辩。
    “宋农女既然提到了捐盖,那老夫身为国子监祭酒,自当仁不让。”
    喜欢锦绣田园:农家小地主请大家收藏:锦绣田园:农家小地主全本言情小说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