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丞相顿了顿,见皇后正期待地望着自己,便清晰地道:“皇后,您听老臣说。(全本言情小说)老臣今日进宫,您看,太后会不会知道?”
靖安皇后道:“要连这都不知道,她这个太后还当得安稳么?”
叶丞相捏着花白的胡子,倒也笑了:“所以这事儿,可以坦诚布公地说。景王给老臣写了信,要老臣照应太后宫中的一个小宫女,而老臣又进宫托付了皇后娘娘。您说,咱是一家人,这种私事,老臣这个当舅舅的,找自家当了皇后的外甥女儿帮个忙,是不是很顺理成章?”
靖安皇后点头:“很说得过去。”
叶丞相又道:“太后为何要先下手将这小宫女弄到长寿宫,皇后可曾想过?”
“初时,本宫觉得她是要报复锦绣,因为锦绣是恒儿的人。后来瞧着又不像,本宫便以为她是怕锦绣在沉香殿发现了什么,所以要将锦绣弄进长寿宫好好调查。再后来,本宫觉得难道是要用锦绣来对付恒儿?”
靖安皇后早已思前想后,看来宫中的任何一点细微的变动,都会让这些小心翼翼的人紧张半天。
叶丞相道:“皇后这三条,每一条都说对了。所以,锦绣姑娘在景王心里越重,她就越安全。”
靖安皇后想了想,这话还真没错,不过,还是有不解:“叶丞相言之有理,只是,眼下要对付锦绣的却是端王。”
叶丞相却胸有成竹:“这个不足为惧。朝廷上,有老臣呢。端王在河间办的事儿,朝廷上虽是说好的人多,却只是图个热闹。谨慎的人是不会说话的,不说话却不代表就没有反对的声音。人心还都藏着呢。”
皇后叹气:“朝局复杂,这端王,还是该将心思用在办差上,没的对付一个小孩子做什么。”
叶丞相道:“皇后您看,连您都想到了这一层,他端王能想不到?河间的事,最好就到这个程度,再深挖,底下的真相惨不忍睹,他端王绝对讨不了好去,所以他一定不想将事情闹开。”
皇后面有喜色,点头道:“丞相果然深谋远虑。跟太后挑明了这事儿,一来太后也不好拂恒儿的面子,二来更显得锦绣在恒儿心里颇重,三来……”
皇后兴奋地望了一眼叶丞相:“端王再下手,可不就显得有私?”
“正是如此,既然他已先行有私,不如我们就私在明处,抢个先机。”叶丞相望了一眼皇后,“不过,如此也有个憋端,皇后对景王的照拂,可就让太后明白了。”
皇后起身,在殿中走了两步,叹道:“事到如今哪里还用明说?外甥女儿在宫里是如何举步维艰,旁人不明白,舅舅您还会不明白么?”
从“丞相”到“舅舅”,皇后这会儿是彻底放下架子,进入“一家人”状态。
“唉,自然明白。”叶丞相低声道。
“您只瞧太后与贵妃的模样,多少年对外甥女儿恨之入骨。若真让端王……”她始终不愿意说出那个字眼,还是略了过去,“不说是对我,便是对我们陈家、对我们叶家,往后还讨得了好么?”
联姻之家,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叶丞相当然明白这个道理。
“皇后言之有理。眼下,便不站队,也已无可选择。”叶丞相所言,虽是说的靖安皇后,又何尝说的不是自己?”
内阁中,叶丞相居首,虽说秦家无人拜相,却在六部中占着重要位置,更别说秦氏的子孙们散落在朝廷方方面面,还有庞大的秦氏门生,力量远比一个首辅要来得可怕。
“恒儿是我们最好的选择。”皇后低声说道,恰好,足够让叶丞相听到。
靖安皇后果然第一时间去长寿宫汇报工作。
当然,书信原件并没有带去,只是向太后说了个修剪版的大意,而且还是极精简的。
太后有些意外,说不会啊,锦绣这丫头在我长寿宫挺好的,怎么会有危险呢?
最强的演技就是你都看不出她在演。所以靖安皇后演技也是浑然天成的。她皱着眉道:“怕是她受刑的事让恒儿知道了?”
那意思就是:我也是猜测,具体什么原因只有元恒知道,反正元恒就是挺担心她的。
然后又说,您瞧吧,这信都写到叶丞相那儿了。这孩子平常可很少主动给叶丞相写信呐,自从他臆症了,可自卑了,都不跟朝臣多联系来的。您再瞧吧,叶丞相也挺重视的,这孩子难得提点小要求啊,这小要求又不麻烦,最好还是早点替人家落实了吧,也是让人家在军营安心,军心安了皇心就安,这也是替皇上分忧呐。
说到这份上,太后要真不给面子,那便是不近人情了。
而且太后也不可能去跟叶丞相要原件看嘛,心中将信将疑地,便应下了。
说来也是个巧合。
太后并不知道元恒所托,是基于锦绣带了童南溪一程,端王想对锦绣下手。还以为是单纯地元恒担心锦绣安危,不免生了另一层想法,为啥元恒这么心急火燎地要写信给叶丞相?想托皇后呗。
为啥不直接托皇后?说不定是自己成功地抢了锦绣来,元恒以为皇后并不实心为他着想,所以才找叶丞相转了个弯。
这真叫人喜闻乐见。凡是看来对方并不是一个很紧密团体的消息,都让太后喜闻乐见。
而且,现在自己对锦绣其实不错啊,为啥元恒还这么着急?难道锦绣果然心已不向着他,跟他不联系了?
这不行,回头得鼓励鼓励,效忠于我、和勾引于他,完全不矛盾嘛。
太后心中盘算着,便说道:“皇后啊,你看,锦绣一直是个杂役宫女,如今在哀家长寿宫的佛堂里帮忙当差,要不,给封个佛堂主事,这下可算是从末等的宫女,一下子跳了四五级了,且佛堂未设主管,她这个主事,便也相当于主管了。往后,直接听命于福妈妈,旁的宫女再不会差遣她,皇后意下如何?”
靖安皇后道:“要连这都不知道,她这个太后还当得安稳么?”
叶丞相捏着花白的胡子,倒也笑了:“所以这事儿,可以坦诚布公地说。景王给老臣写了信,要老臣照应太后宫中的一个小宫女,而老臣又进宫托付了皇后娘娘。您说,咱是一家人,这种私事,老臣这个当舅舅的,找自家当了皇后的外甥女儿帮个忙,是不是很顺理成章?”
靖安皇后点头:“很说得过去。”
叶丞相又道:“太后为何要先下手将这小宫女弄到长寿宫,皇后可曾想过?”
“初时,本宫觉得她是要报复锦绣,因为锦绣是恒儿的人。后来瞧着又不像,本宫便以为她是怕锦绣在沉香殿发现了什么,所以要将锦绣弄进长寿宫好好调查。再后来,本宫觉得难道是要用锦绣来对付恒儿?”
靖安皇后早已思前想后,看来宫中的任何一点细微的变动,都会让这些小心翼翼的人紧张半天。
叶丞相道:“皇后这三条,每一条都说对了。所以,锦绣姑娘在景王心里越重,她就越安全。”
靖安皇后想了想,这话还真没错,不过,还是有不解:“叶丞相言之有理,只是,眼下要对付锦绣的却是端王。”
叶丞相却胸有成竹:“这个不足为惧。朝廷上,有老臣呢。端王在河间办的事儿,朝廷上虽是说好的人多,却只是图个热闹。谨慎的人是不会说话的,不说话却不代表就没有反对的声音。人心还都藏着呢。”
皇后叹气:“朝局复杂,这端王,还是该将心思用在办差上,没的对付一个小孩子做什么。”
叶丞相道:“皇后您看,连您都想到了这一层,他端王能想不到?河间的事,最好就到这个程度,再深挖,底下的真相惨不忍睹,他端王绝对讨不了好去,所以他一定不想将事情闹开。”
皇后面有喜色,点头道:“丞相果然深谋远虑。跟太后挑明了这事儿,一来太后也不好拂恒儿的面子,二来更显得锦绣在恒儿心里颇重,三来……”
皇后兴奋地望了一眼叶丞相:“端王再下手,可不就显得有私?”
“正是如此,既然他已先行有私,不如我们就私在明处,抢个先机。”叶丞相望了一眼皇后,“不过,如此也有个憋端,皇后对景王的照拂,可就让太后明白了。”
皇后起身,在殿中走了两步,叹道:“事到如今哪里还用明说?外甥女儿在宫里是如何举步维艰,旁人不明白,舅舅您还会不明白么?”
从“丞相”到“舅舅”,皇后这会儿是彻底放下架子,进入“一家人”状态。
“唉,自然明白。”叶丞相低声道。
“您只瞧太后与贵妃的模样,多少年对外甥女儿恨之入骨。若真让端王……”她始终不愿意说出那个字眼,还是略了过去,“不说是对我,便是对我们陈家、对我们叶家,往后还讨得了好么?”
联姻之家,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叶丞相当然明白这个道理。
“皇后言之有理。眼下,便不站队,也已无可选择。”叶丞相所言,虽是说的靖安皇后,又何尝说的不是自己?”
内阁中,叶丞相居首,虽说秦家无人拜相,却在六部中占着重要位置,更别说秦氏的子孙们散落在朝廷方方面面,还有庞大的秦氏门生,力量远比一个首辅要来得可怕。
“恒儿是我们最好的选择。”皇后低声说道,恰好,足够让叶丞相听到。
靖安皇后果然第一时间去长寿宫汇报工作。
当然,书信原件并没有带去,只是向太后说了个修剪版的大意,而且还是极精简的。
太后有些意外,说不会啊,锦绣这丫头在我长寿宫挺好的,怎么会有危险呢?
最强的演技就是你都看不出她在演。所以靖安皇后演技也是浑然天成的。她皱着眉道:“怕是她受刑的事让恒儿知道了?”
那意思就是:我也是猜测,具体什么原因只有元恒知道,反正元恒就是挺担心她的。
然后又说,您瞧吧,这信都写到叶丞相那儿了。这孩子平常可很少主动给叶丞相写信呐,自从他臆症了,可自卑了,都不跟朝臣多联系来的。您再瞧吧,叶丞相也挺重视的,这孩子难得提点小要求啊,这小要求又不麻烦,最好还是早点替人家落实了吧,也是让人家在军营安心,军心安了皇心就安,这也是替皇上分忧呐。
说到这份上,太后要真不给面子,那便是不近人情了。
而且太后也不可能去跟叶丞相要原件看嘛,心中将信将疑地,便应下了。
说来也是个巧合。
太后并不知道元恒所托,是基于锦绣带了童南溪一程,端王想对锦绣下手。还以为是单纯地元恒担心锦绣安危,不免生了另一层想法,为啥元恒这么心急火燎地要写信给叶丞相?想托皇后呗。
为啥不直接托皇后?说不定是自己成功地抢了锦绣来,元恒以为皇后并不实心为他着想,所以才找叶丞相转了个弯。
这真叫人喜闻乐见。凡是看来对方并不是一个很紧密团体的消息,都让太后喜闻乐见。
而且,现在自己对锦绣其实不错啊,为啥元恒还这么着急?难道锦绣果然心已不向着他,跟他不联系了?
这不行,回头得鼓励鼓励,效忠于我、和勾引于他,完全不矛盾嘛。
太后心中盘算着,便说道:“皇后啊,你看,锦绣一直是个杂役宫女,如今在哀家长寿宫的佛堂里帮忙当差,要不,给封个佛堂主事,这下可算是从末等的宫女,一下子跳了四五级了,且佛堂未设主管,她这个主事,便也相当于主管了。往后,直接听命于福妈妈,旁的宫女再不会差遣她,皇后意下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