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绣心念一动。【】元恒的去或留,最关心的应该是太后,元琛这问话,倒是暗合了太后的心意。
果然,太后举起的筷子在空中停了一下,却又继续若无其事地夹了一点点,轻轻地咀嚼着,像是在认真吃饭的样子。
高手从来都是可以分心的。
元恒还是那么温和的,像是娓娓地与弟弟谈话一样:“既然从了军,哪有拈轻怕重的,更不能挑驻地。军营有军营的好,京里有京里的好,等你们长大了,也会出去历练,自己便有比较了。”
“那七哥暂时是不会回来了,是么?”元琛还有些不依不饶。
“应该是的,既然是父皇将我派出去的,自然就要不负父皇的期望。”
太后冷眼瞧着,这才像是正常的元恒。之前那个又疯又傻的元恒,不知道是中了什么邪,若不是自己曾百般试探过,还真以为他是在装傻充愣。
不过,再如何恢复正常,他也在这场夺嫡大战中失了先机。
留在京城的,到底还是端王。
没有哪个年老的君王会将自己意属的继承人派往远方。这些远在他乡的皇子们,若想上位,从来都只有一个法子,那就是叛乱。
秦家不怕皇子叛乱,你不叛,还不好擒你呢。
在秦太后看来,要不是最近端王元朗使了昏招,这局势应该已经明朗。
可惜。
元琛参加这场家宴,可以说饱了,也可以说不饱。饭菜的确是没吃饭,看锦绣倒是看饱了。
不知出于什么想法,三位皇子告辞的时候,太后居然叫锦绣送了出去。
太后的贴身宫女其实是灵珊,近来佛堂的主事锦绣在跟前走动得多,隐隐就挤了她的位置。不过,灵珊可以自由出入太后的寝宫,而锦绣却不能,所以灵珊明白,太后对锦绣还是有些提防,不可能对她敞开胸怀。
她从外面进来,却迎面见到锦绣送三位皇子出去,心中便有些冷笑,难免又表露在脸上。
偏偏这一声极轻的冷笑,叫锦绣听到了。望过去,灵珊的脸色又甚是讥诮。锦绣顿时知道,她的讥诮定与其中的某位皇子有关。灵珊大约觉得,自己与某位皇子有什么暧昧不明的关系,才会这样轻视。
锦绣坦然地走了过去,心想,至多就是知晓了镜湖边一幕,自己早就不打算当什么纯情美少女了,让你们编排呗。
元恒也注意到了一幕,待灵珊走远,有些歉然,低声说道:“抱歉……”
锦绣甜甜一笑:“殿下言重。”
元硕似乎觉察到什么不对,双眼一垂,无视、无事。
元琛却睁着亮亮的大眼睛,凡是锦绣有事,他也必定有事啊,怎么能无事?
“七哥,你不要对锦绣抱歉,我都知道了……”
锦绣愕然:“知道甚么?”
“七哥可照顾你了,还从军营里写信给叶丞相,托他照应你。”
这说得也太直白了吧!
锦绣的脸刷的红了,再望元恒,元恒也是略有尴尬。只有元硕还是那样,无视,无事。
可人家元琛完全不是取笑的意思,心底可无私了、可纯净了,竟然不待两个当事人说话,认真地对元恒说:“七哥你放心,你不在京城,我会照顾锦绣的。”
然后又转过头:“锦绣,你有什么委屈就跟我说,我也长大了,可以替你出头了。”
元硕这下不能再“无事”了,急得在一旁乱咳咳。
倒是元恒一听此言,大大方方道:“十四弟有点像小男子汉了。锦绣孤苦伶仃一个人,是该照应着。”
元琛忙不迭点头:“七哥和十一哥都疼我,但是没人疼锦绣,我们应该照顾她。”
元硕刚咳完,又翻白眼。
不过,他可不敢对着兄长翻白眼,只是悄悄地、趁人不备地,迅速翻了一个。
宫里孤苦伶仃的宫女多如牛毛,你们偏爱这根漂亮的牛毛你们就直说。
元恒这回却没有吃元琛的醋。虽然只有短短几个月的功夫,虽然元琛长得高大,可是锦绣不知不觉有了少女的情态,而元琛还只是个高大的孩子。
少女与儿童在一起,元恒觉得实在没有必要操这个心。
当然,守护这个事儿,元恒觉得最好还是自己来。
在宫门外,锦绣行礼,算是恭送完毕,望着三人走远。
锦绣回了长寿宫,却见福妈妈和灵珊已扶着太后进了大殿旁那道神秘的珠帘。太后要进大殿深处的寝宫休息了,每当这时候,锦绣可算是自由了。
可是锦绣一点没有自由的快乐。她在想,太后很可能已经知道镜湖边的那一场相见,自己该去主动坦白,还是等着太后发问?
平日锦绣早间伺候了佛堂念经一事,再去大殿做点儿笔墨上的活儿,一般到太后午膳后午歇,锦绣的任务便算结束,若太后有事,会召她前去,若无事,她则乐得安静,或做点儿针线,或看看书。
秦太后叫人来找锦绣的时候,已近黄昏。
几位贵妇恰好从大殿出来,想来是陪太后说话来的。其中有个年轻的贵族小姐,像是被母亲带来见太后的,见到锦绣,深深地望了几眼。
锦绣垂手,目送贵妇们走过,这才进了大殿。
年轻小姐对着一个浓眉的美丽妇人悄悄说道:“母亲,刚刚那个宫女,可觉得面熟?”
妇人又怕别的贵妇听见,拍了拍女儿的手:“回去说。”
一上马车,妇人立刻道:“子矜,也不想想今天为什么去宫里,有些话,可能浑说?”
贵族小姐姓刘,父亲已经闪亮登场过,便是那个主持了滚钉板一案的大理寺卿刘荫远,马车内的,便是刘夫人和他们的小女儿刘子矜。
今日进宫,却是件大件。太后召了几个命妇,皆是家中有十四五岁少女的。说太后近来烦恼,想跟年轻人说说话儿,便让人家把女儿们带来了。
众人都猜到,这是给刚封了齐郡王的十一皇子物色郡王爷了呢。
你说刘夫人能不上心么。
“女儿知错了,只是当时有些震惊。”刘子矜道。
果然,太后举起的筷子在空中停了一下,却又继续若无其事地夹了一点点,轻轻地咀嚼着,像是在认真吃饭的样子。
高手从来都是可以分心的。
元恒还是那么温和的,像是娓娓地与弟弟谈话一样:“既然从了军,哪有拈轻怕重的,更不能挑驻地。军营有军营的好,京里有京里的好,等你们长大了,也会出去历练,自己便有比较了。”
“那七哥暂时是不会回来了,是么?”元琛还有些不依不饶。
“应该是的,既然是父皇将我派出去的,自然就要不负父皇的期望。”
太后冷眼瞧着,这才像是正常的元恒。之前那个又疯又傻的元恒,不知道是中了什么邪,若不是自己曾百般试探过,还真以为他是在装傻充愣。
不过,再如何恢复正常,他也在这场夺嫡大战中失了先机。
留在京城的,到底还是端王。
没有哪个年老的君王会将自己意属的继承人派往远方。这些远在他乡的皇子们,若想上位,从来都只有一个法子,那就是叛乱。
秦家不怕皇子叛乱,你不叛,还不好擒你呢。
在秦太后看来,要不是最近端王元朗使了昏招,这局势应该已经明朗。
可惜。
元琛参加这场家宴,可以说饱了,也可以说不饱。饭菜的确是没吃饭,看锦绣倒是看饱了。
不知出于什么想法,三位皇子告辞的时候,太后居然叫锦绣送了出去。
太后的贴身宫女其实是灵珊,近来佛堂的主事锦绣在跟前走动得多,隐隐就挤了她的位置。不过,灵珊可以自由出入太后的寝宫,而锦绣却不能,所以灵珊明白,太后对锦绣还是有些提防,不可能对她敞开胸怀。
她从外面进来,却迎面见到锦绣送三位皇子出去,心中便有些冷笑,难免又表露在脸上。
偏偏这一声极轻的冷笑,叫锦绣听到了。望过去,灵珊的脸色又甚是讥诮。锦绣顿时知道,她的讥诮定与其中的某位皇子有关。灵珊大约觉得,自己与某位皇子有什么暧昧不明的关系,才会这样轻视。
锦绣坦然地走了过去,心想,至多就是知晓了镜湖边一幕,自己早就不打算当什么纯情美少女了,让你们编排呗。
元恒也注意到了一幕,待灵珊走远,有些歉然,低声说道:“抱歉……”
锦绣甜甜一笑:“殿下言重。”
元硕似乎觉察到什么不对,双眼一垂,无视、无事。
元琛却睁着亮亮的大眼睛,凡是锦绣有事,他也必定有事啊,怎么能无事?
“七哥,你不要对锦绣抱歉,我都知道了……”
锦绣愕然:“知道甚么?”
“七哥可照顾你了,还从军营里写信给叶丞相,托他照应你。”
这说得也太直白了吧!
锦绣的脸刷的红了,再望元恒,元恒也是略有尴尬。只有元硕还是那样,无视,无事。
可人家元琛完全不是取笑的意思,心底可无私了、可纯净了,竟然不待两个当事人说话,认真地对元恒说:“七哥你放心,你不在京城,我会照顾锦绣的。”
然后又转过头:“锦绣,你有什么委屈就跟我说,我也长大了,可以替你出头了。”
元硕这下不能再“无事”了,急得在一旁乱咳咳。
倒是元恒一听此言,大大方方道:“十四弟有点像小男子汉了。锦绣孤苦伶仃一个人,是该照应着。”
元琛忙不迭点头:“七哥和十一哥都疼我,但是没人疼锦绣,我们应该照顾她。”
元硕刚咳完,又翻白眼。
不过,他可不敢对着兄长翻白眼,只是悄悄地、趁人不备地,迅速翻了一个。
宫里孤苦伶仃的宫女多如牛毛,你们偏爱这根漂亮的牛毛你们就直说。
元恒这回却没有吃元琛的醋。虽然只有短短几个月的功夫,虽然元琛长得高大,可是锦绣不知不觉有了少女的情态,而元琛还只是个高大的孩子。
少女与儿童在一起,元恒觉得实在没有必要操这个心。
当然,守护这个事儿,元恒觉得最好还是自己来。
在宫门外,锦绣行礼,算是恭送完毕,望着三人走远。
锦绣回了长寿宫,却见福妈妈和灵珊已扶着太后进了大殿旁那道神秘的珠帘。太后要进大殿深处的寝宫休息了,每当这时候,锦绣可算是自由了。
可是锦绣一点没有自由的快乐。她在想,太后很可能已经知道镜湖边的那一场相见,自己该去主动坦白,还是等着太后发问?
平日锦绣早间伺候了佛堂念经一事,再去大殿做点儿笔墨上的活儿,一般到太后午膳后午歇,锦绣的任务便算结束,若太后有事,会召她前去,若无事,她则乐得安静,或做点儿针线,或看看书。
秦太后叫人来找锦绣的时候,已近黄昏。
几位贵妇恰好从大殿出来,想来是陪太后说话来的。其中有个年轻的贵族小姐,像是被母亲带来见太后的,见到锦绣,深深地望了几眼。
锦绣垂手,目送贵妇们走过,这才进了大殿。
年轻小姐对着一个浓眉的美丽妇人悄悄说道:“母亲,刚刚那个宫女,可觉得面熟?”
妇人又怕别的贵妇听见,拍了拍女儿的手:“回去说。”
一上马车,妇人立刻道:“子矜,也不想想今天为什么去宫里,有些话,可能浑说?”
贵族小姐姓刘,父亲已经闪亮登场过,便是那个主持了滚钉板一案的大理寺卿刘荫远,马车内的,便是刘夫人和他们的小女儿刘子矜。
今日进宫,却是件大件。太后召了几个命妇,皆是家中有十四五岁少女的。说太后近来烦恼,想跟年轻人说说话儿,便让人家把女儿们带来了。
众人都猜到,这是给刚封了齐郡王的十一皇子物色郡王爷了呢。
你说刘夫人能不上心么。
“女儿知错了,只是当时有些震惊。”刘子矜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