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声。【】
锦绣听到了鼎沸的人声。
严格地说,这是她有生以来的第一次出宫。
虽说在原主的记忆里,还留着很多幼时的记忆,但那些记忆在时光的流逝中渐渐变得模糊。锦绣的记忆,要么是进驻这个身体时强势的那个成年记忆,要么就是在宫里行走的记忆,充满着离奇与惊惧、动荡与甜蜜。
马车行在长长的街道上,微微颠簸,哪怕是京城最好的道路,也会有石板与石板之间的起伏。
锦绣与几个随行宫女同坐一辆马车。只有她是二等大宫女,还能抬头四处望望,别的宫女皆凝神屏气,对车外的嘈杂充耳不闻。
可这熙熙攘攘的人声却像一块强劲的磁石,吸引着锦绣。
她忍了一会儿,终于还是偷偷地将车窗帘子撩开了一角。
宝庆帝的御驾,在马车前方约十几丈,锦绣看不到。锦绣只知道,宫女的马车离御驾并不远,大约在整个队伍的中间地带。
也就是说,整个队伍是十分庞大的,浩浩荡荡只怕要铺满一整条街道,碰到短点儿的街,恐怕前头已经拐到第二个街口,队伍的尾巴还没来得及甩回来。
晃动的旗帜与人头之外,锦绣望见京城的街道,宽阔平坦,比想像得更加整洁有气度。而街边的建筑亦是雕梁绣户、气势不凡,与锦绣记忆中江南的小桥流水、粉墙黛瓦完全是两种风格,一派大气繁华的都市景象。
京城的百姓很爱看热闹的样子,刚刚看完了高头大马、披红挂绿的迎亲队伍,转眼又来浩浩荡荡、仪仗威武的圣驾。
今天是个好日子,心想的事儿都能成。
看热闹都能看一送一,真是值。
“皇上这是要去喝齐郡王的喜酒么?”
“你个乡巴佬儿,皇上什么时候出宫喝过喜酒,这是御临,御临懂不懂?”
“不懂。”这人很老实。
“……”其实这人也不太懂,但他敢扯,“就是去齐郡王府,说几句话,祝两位新人百年好合、早生贵子。”
“听你的意思,皇上是要抢喜娘的饭碗?”
“……”扯破了,换角度,“这说明皇上重视齐郡王。端王大婚、康王大婚,皇上都没到场,景王大婚更是敷衍,我跟你说,我每一场都看过,头一回看到皇上亲自出宫赴婚典。”
旁边一老人终于忍不住了,撇嘴道:“拉倒吧,多大年纪就敢说每一场都看过。我敢说,太子大婚时,你还穿开档裤呢,当然不知道那年皇上就出宫御临过。”
老实人一听,嘴巴张得老大:“啊,照这么说,齐郡王岂不是要当太子!”
立时被人捂住嘴:“唉哟喂,你找死啊,妄议这个!”
捂得时机特别巧妙,该说的全说了,说完立即捂上了。
还好,队伍里的人听不到。
老百姓太热情了,热情到让锦绣感觉到电视里“还珠格格”的一幕很可能重现,人群里冲出来个“遗珠”要认爹,也丝毫不意外。
突然,人群里有人发现了马车帘子撩起的一个小角,里面露出滴溜溜一双大眼睛,好奇地望着外头。
“这一定是哪个娘娘!”
锦绣听到人群里有人议论,立刻放下帘子。心道:呸,愚蠢的人类。
再一想,自己好像也是人类,骂得有点亏。
掀帘子偷摸偷摸的,倒没惹人侧目,这放帘子放得有点突然,马车里的宫女们奇怪地望着她。
“京城的人真多啊。”锦绣掩饰着尴尬。
“要不怎么叫京城呢。”玉娇笑着替她解围。
锦绣听着,玉娇好像很了解京城啊,问道:“我是直接从江南入的宫,从未见过宫外的样子,你们见过么?”
其余的宫女有的说跟着哪个太监出过宫办事儿,有的说从来都在宫里头好生想出来,有的说皇上每年祭天的时候也是会带大批宫女出宫的。
只有玉娇道:“我就是在京城长大的,不是我吹,京城的大街小巷,我闭着眼睛都能摸出道儿来。”
锦绣正要请教,却只觉马车一顿,已经停下。外头传来热闹的吹吹打打,似是到了婚礼现场。
果然有人一手掀了帘子,只呼“到了,到了”。
宫女们不敢怠慢,赶紧地下车,一路小碎步跑到圣驾前,只见宝庆帝那驾富丽堂皇的马车已然停稳,浦言良和张贵清恭敬地守在车前,有小太监上去请了示下,然后打开帘子,头也不敢抬。
众人迎了宝庆帝下车,然后列成往日出门的仪仗,跟着宝庆帝一同进入郡王府。
郡王府装饰一新,地上红毯铺就,大红色双喜字儿贴于朱漆大门上,鼓乐手吹得特别卖力。
原来皇子成亲,在婚典仪式上与民间也并没有太大的区别,整个儿喜气洋洋,要不是皇帝大驾光临,这会儿门口应该是人来人往。
齐郡王已得了通传,毕恭毕敬地跪迎门外。
“今儿新人最大,不用这些往日俗礼,快平身。”
宝庆帝心情非常好,背着双手,不待齐郡王招呼,主动踏进了王府大门。
外头吹吹打打,皇帝以为,院内一定也是川流不息的热闹之地,一踏进去,就知自己今儿是来错了。
锦绣就更想哭了,院内院外两重天啊。
外头看,那是举行婚礼。
里头看,分明就是换了个地方上朝!
本来是来喝喜酒的群臣们,知道皇帝陛下要来,知道皇帝陛下要在新人拜完天地送入洞房后来,连闹洞房的心思都没,凡是在场的,都按部就班,一个个跪得跟上朝似的。
红毯的尽头,果然设着宝座。这是一早就知道宝庆帝要御临,特意安置的。
宝庆帝穿过人群,新郎官在后头跟着,浦言良和锦绣则在另一边不远不近地跟着。
不知为何,锦绣突然觉得这个婚礼好像还有着些别的意思。
入座,宝庆帝笑道:“众爱卿平身。”
跪成饺子的来宾们,这才纷纷起身,变成一院子的桩子。
锦绣望见站在最近处的几人,便是宝庆帝几个成年的儿子。
元恒向她微微一笑,忽如春风。
锦绣听到了鼎沸的人声。
严格地说,这是她有生以来的第一次出宫。
虽说在原主的记忆里,还留着很多幼时的记忆,但那些记忆在时光的流逝中渐渐变得模糊。锦绣的记忆,要么是进驻这个身体时强势的那个成年记忆,要么就是在宫里行走的记忆,充满着离奇与惊惧、动荡与甜蜜。
马车行在长长的街道上,微微颠簸,哪怕是京城最好的道路,也会有石板与石板之间的起伏。
锦绣与几个随行宫女同坐一辆马车。只有她是二等大宫女,还能抬头四处望望,别的宫女皆凝神屏气,对车外的嘈杂充耳不闻。
可这熙熙攘攘的人声却像一块强劲的磁石,吸引着锦绣。
她忍了一会儿,终于还是偷偷地将车窗帘子撩开了一角。
宝庆帝的御驾,在马车前方约十几丈,锦绣看不到。锦绣只知道,宫女的马车离御驾并不远,大约在整个队伍的中间地带。
也就是说,整个队伍是十分庞大的,浩浩荡荡只怕要铺满一整条街道,碰到短点儿的街,恐怕前头已经拐到第二个街口,队伍的尾巴还没来得及甩回来。
晃动的旗帜与人头之外,锦绣望见京城的街道,宽阔平坦,比想像得更加整洁有气度。而街边的建筑亦是雕梁绣户、气势不凡,与锦绣记忆中江南的小桥流水、粉墙黛瓦完全是两种风格,一派大气繁华的都市景象。
京城的百姓很爱看热闹的样子,刚刚看完了高头大马、披红挂绿的迎亲队伍,转眼又来浩浩荡荡、仪仗威武的圣驾。
今天是个好日子,心想的事儿都能成。
看热闹都能看一送一,真是值。
“皇上这是要去喝齐郡王的喜酒么?”
“你个乡巴佬儿,皇上什么时候出宫喝过喜酒,这是御临,御临懂不懂?”
“不懂。”这人很老实。
“……”其实这人也不太懂,但他敢扯,“就是去齐郡王府,说几句话,祝两位新人百年好合、早生贵子。”
“听你的意思,皇上是要抢喜娘的饭碗?”
“……”扯破了,换角度,“这说明皇上重视齐郡王。端王大婚、康王大婚,皇上都没到场,景王大婚更是敷衍,我跟你说,我每一场都看过,头一回看到皇上亲自出宫赴婚典。”
旁边一老人终于忍不住了,撇嘴道:“拉倒吧,多大年纪就敢说每一场都看过。我敢说,太子大婚时,你还穿开档裤呢,当然不知道那年皇上就出宫御临过。”
老实人一听,嘴巴张得老大:“啊,照这么说,齐郡王岂不是要当太子!”
立时被人捂住嘴:“唉哟喂,你找死啊,妄议这个!”
捂得时机特别巧妙,该说的全说了,说完立即捂上了。
还好,队伍里的人听不到。
老百姓太热情了,热情到让锦绣感觉到电视里“还珠格格”的一幕很可能重现,人群里冲出来个“遗珠”要认爹,也丝毫不意外。
突然,人群里有人发现了马车帘子撩起的一个小角,里面露出滴溜溜一双大眼睛,好奇地望着外头。
“这一定是哪个娘娘!”
锦绣听到人群里有人议论,立刻放下帘子。心道:呸,愚蠢的人类。
再一想,自己好像也是人类,骂得有点亏。
掀帘子偷摸偷摸的,倒没惹人侧目,这放帘子放得有点突然,马车里的宫女们奇怪地望着她。
“京城的人真多啊。”锦绣掩饰着尴尬。
“要不怎么叫京城呢。”玉娇笑着替她解围。
锦绣听着,玉娇好像很了解京城啊,问道:“我是直接从江南入的宫,从未见过宫外的样子,你们见过么?”
其余的宫女有的说跟着哪个太监出过宫办事儿,有的说从来都在宫里头好生想出来,有的说皇上每年祭天的时候也是会带大批宫女出宫的。
只有玉娇道:“我就是在京城长大的,不是我吹,京城的大街小巷,我闭着眼睛都能摸出道儿来。”
锦绣正要请教,却只觉马车一顿,已经停下。外头传来热闹的吹吹打打,似是到了婚礼现场。
果然有人一手掀了帘子,只呼“到了,到了”。
宫女们不敢怠慢,赶紧地下车,一路小碎步跑到圣驾前,只见宝庆帝那驾富丽堂皇的马车已然停稳,浦言良和张贵清恭敬地守在车前,有小太监上去请了示下,然后打开帘子,头也不敢抬。
众人迎了宝庆帝下车,然后列成往日出门的仪仗,跟着宝庆帝一同进入郡王府。
郡王府装饰一新,地上红毯铺就,大红色双喜字儿贴于朱漆大门上,鼓乐手吹得特别卖力。
原来皇子成亲,在婚典仪式上与民间也并没有太大的区别,整个儿喜气洋洋,要不是皇帝大驾光临,这会儿门口应该是人来人往。
齐郡王已得了通传,毕恭毕敬地跪迎门外。
“今儿新人最大,不用这些往日俗礼,快平身。”
宝庆帝心情非常好,背着双手,不待齐郡王招呼,主动踏进了王府大门。
外头吹吹打打,皇帝以为,院内一定也是川流不息的热闹之地,一踏进去,就知自己今儿是来错了。
锦绣就更想哭了,院内院外两重天啊。
外头看,那是举行婚礼。
里头看,分明就是换了个地方上朝!
本来是来喝喜酒的群臣们,知道皇帝陛下要来,知道皇帝陛下要在新人拜完天地送入洞房后来,连闹洞房的心思都没,凡是在场的,都按部就班,一个个跪得跟上朝似的。
红毯的尽头,果然设着宝座。这是一早就知道宝庆帝要御临,特意安置的。
宝庆帝穿过人群,新郎官在后头跟着,浦言良和锦绣则在另一边不远不近地跟着。
不知为何,锦绣突然觉得这个婚礼好像还有着些别的意思。
入座,宝庆帝笑道:“众爱卿平身。”
跪成饺子的来宾们,这才纷纷起身,变成一院子的桩子。
锦绣望见站在最近处的几人,便是宝庆帝几个成年的儿子。
元恒向她微微一笑,忽如春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