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辰此时正在拆看汉王写给他的家书。
    古人说的好,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收到家里的书信,韩辰心中一阵激动。
    汉王答应他,一定会派妇科圣手过去,也劝他不要太过紧张。虽然汉王与汉王妃不太清楚风重华的情况,可是在韩辰的信里看到他要请妇科圣手过去,定然是猜测是为风重华而请的。
    放下家书,韩辰一阵唏嘘。
    如今,他拒绝奉诏,只怕已经恶了永安帝。依永安帝现在的性格,必然不肯原谅他。
    只是,永安帝原谅不原谅他又能怎样!他又未曾做错,不管是谁处在他的地位上,都不可能为了一纸诏书放宣府而不顾。
    大同已经失了,不能再失了宣府。
    若他走了,知院阿来必定会攻城。到那时,谁人可抵?
    就凭固安伯吗?这人是典型的内斗内行,外斗外行。让他使阴谋诡计可以,让他去迎敌?只怕他比小兵跑的还要快。
    一旦宣府失了。
    整个长城就开了一扇大门。
    堵都堵不上。
    永安帝难道就不明白这个?非得让他宣诏朝谨?
    到下午,来了另一道旨意,要求他立刻出兵大同,活擒公子烈!
    韩辰拿着这份旨意,怀疑永安帝的脑子是不是坏掉了。
    他怎么出兵?只要他敢出兵,知院阿来就会来打他,或者直接攻打宣府。
    现在当务之急,不是派安抚使去大同安抚吗?大同死了一个巡抚一个总兵,朝廷就连半点表示都没有?先安抚住那些总兵旧属,免得他们闹事,然后再管公子烈啊!
    拿着传国玉玺又如何?手里没有兵权,百事不成!公子烈何足惧哉?
    而此时,随军的大臣,也在替韩辰辩解。
    兵部侍郎刘大夏道:“正值战事,小王爷岂敢擅离职守?现在外有知院阿来,旁有大同公子烈,他若离开,敌军必定两面来犯。”
    兵部尚书王华深以为然,“以言极是!”
    见到兵部两位大佬替韩辰说话,其他的官员也纷纷开口求起情来。
    然而,越是如此,永安帝的表情越是难堪。
    站在下首的大皇子和二皇子,心中窃喜。
    宣府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若是能将宣府拿到自己手中,岂不是又多了一个助臂?
    韩辰被永安帝恶了,将来有谁来接管宣府?
    大皇子想到的是固安伯,二皇子想的却很多。
    就在这时,忽听得帐外传来探马急报声。
    “宣。”永安帝面色阴沉。
    不多时,小太监领来一位战战兢兢的探子。
    “启禀……陛下……”探子见到这么多的重臣都在,吓得腿脚有些发软,说话也有些不利索。还是被兵部尚书呵斥一句之后,这才快速的将军情报上,“启奏陛下,现已探明,那大同的公子烈以复国之由,将大同献给了瓦剌二王子。现在大同四门大开,瓦剌大军已直奔御驾而来。”
    “什么?”群臣大惊失色。
    大同失守,九边危矣!
    紧接着,一道又一道密探从各路探子那里呈了上来。密报上,二王子先是进了大同,而后又经过大同进了大梁朝境内,紧接着就朝着御驾大军而来。
    军情如此紧急,群臣的脸色都不好看了起来。
    以前那些支持御驾亲征的大臣,更是有些胆颤心惊。若是亲征失败,他们这些鼓吹御驾亲征的大臣该如何自处?
    历史上凡是亲征失败的帝王,最终都是大权旁落。
    不是禅让,就是一病不起。
    内阁阁老梅健急忙上前,“陛下,此时当命宣府紧守城门,防止知院阿来攻城。若是宣府失守,九边必失。”
    大臣们都看出了事情紧急,纷纷点头。
    吕芳和胡有德互视了一眼,永安帝已经给韩辰下旨,令他出兵大同……
    也不知此时韩辰有没有出兵。
    韩辰当然不可能出兵,他不仅没有出兵,还把叫嚣着必须遵从皇帝圣旨的固安伯给关了起来。
    关了固安伯,他就告诉刘巡抚,要么配合行事,要么请刘巡抚现在只身去大同。
    刘巡抚是个文官,这辈子也没领过兵。让他现在领兵去解大同之围,不是跟送死一样吗?
    再说了,没有兵士在手,大同会有人听他的?
    上次粮价的事情,整个九边的百姓都恨死他了。
    看到刘巡抚愿意配合,韩辰点了点头。
    而后就与几位将军商议军情。
    “我欲派探子与阿来密议,你等意下如何?”韩辰轻声道。
    他一这样说,万全左卫参将谭正纶就听明白了,“可是围魏救赵?”
    韩辰摇了摇头,“非矣,驱虎吞狼。”
    驱虎吞狼?这怎么吞?
    待几位将军走后,袁承泽兴奋莫名,“让我去!”若是能劝动知院阿来,是能青史留名的事情。
    然而,韩辰却摇了摇头,“须得一位饱学善辩之士……”袁承泽有勇无谋,不行。
    他这样一说,方思义站了出来,“某愿往!”
    韩辰微微点头,朝着袁承泽看了一眼,直到袁承泽退出,这才低声道:“你问他,可记得陈桥兵变否?”
    陈桥兵变,指的是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黄袍加身的故事。
    他不信知院阿来会一直甘居于人下,只要阿来有这颗心思,就能为他所用。
    若是二王子真的冲到御驾军前,取了永安帝首级,那么瓦剌将来的皇帝就是二王子。
    如此大的功劳,谁敢不敬佩?纵是阿来将来想行事,也办不到。
    方思义听完韩辰的话后,瞬间了解。遂重重地点下头,“在下知道,定不负都督所托。”
    ……
    知院阿来听完方思义的话后,沉吟了起来。
    韩辰确实猜中了他的心思,他的确不甘居于人下!
    只是,他如何敢相信韩辰?只怕他兵至大同之时,就是韩辰衔尾掩杀之日。
    “若知院愿出兵,我家都督愿按兵不动!”方思义拱手道。
    他派兵去大同,韩辰按兵不动,待他取下大同之后,二王子这只军队就如同孤旅,深陷于大同和御驾大军之间。
    到那时,前是强敌,后无援兵。
    二王子只有死路一条。
    “到时,大同将如何?”知院阿来问道。
    “大同乃我大梁国土,岂容外族染指?”方思义冷冷一笑,“纵是知院取了大同,焉知能不能守住?”
    “此一战,瓦刺已输。知院心知肚明!”
    知院阿来呵呵一笑,“你家皇帝御驾就在,怎会说瓦剌已输?”
    “陛下御驾是在,知院敢去取吗?”方思义寸步不让。
    他这么一说,知院阿来的眼角抖了抖。
    不敢!知院阿来真不敢。
    就是永安帝一个人站在他的面前,他也不敢取。
    因为取了永安帝的性命简单,可是取了性命之后的事情却麻烦至极。
    他又不是皇子,何必立下这天大的功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