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长河,大概,就这次,涌往“南方三镇”的难民是最多的。
    这也给“南方三镇”形成了巨大困扰。
    尤其是当地的百姓,很是无奈,但又没什么办法。
    镇衙现在基本是不办事的,听说,为了减轻负担,石窟镇还把关着的犯人全放了,当然也只是那些非死罪的。
    至于死犯,也一口气全斩了。
    死犯是不能放的,这是底线。
    不然,百姓就要闹事了。
    现在,家国混乱,朝廷基本也是不管“南方三镇”的,有点放任的意思,你们爱怎样怎样。
    不过,“南方三镇”以北的镇、县、府、州等地,却是剑拔弩张,氛围非常严肃,随处可见在戒备的王朝军队。
    本来,战争只在北方。
    现在,南方也开始乱了,有些心怀异心的将领趁机起义,宣称脱离王朝的掌控,自霸一方。
    有了第一个这么做的,也便有第二个、第三个……
    可以说,本来属于王朝的很多领地,都已经失控了。
    有点……
    “军阀”割据的意思。
    也正是因为这样,涌入“南方三镇”的难民,越来越多。
    人们都知道,全面的战争,很快就要打响了,所以,能跑就赶紧跑吧,免得被波及了,还是保命要紧。
    当然,相对来说,跑的也只是部分。
    大部分人,还是留在老家不愿走的。
    ……
    跟许寒嫣说了计划之后,殷不言就写了封信,让季三拿去传给江澄了。
    到了十一月。
    果然,江澄那边有了动作,将“南方三镇”涌入的难民引走了不少,这些人,都是听说某某地方有施粥的,就一股脑去了。
    这样的施粥地点,设在了好几个地方,从而将部分难民分散地吸引过去,也不至于都挤在一个地方。
    “南方三镇”这边,倒是没有施粥的。
    这里要是设了施粥点,只怕,这些难民就赖着不走了。
    毕竟,这个地方,比其他地方不要安全太多。
    不过,江澄设置的施粥点,也都是在比较偏僻的地方,免得吸引了朝廷或者其他势力的注意,就不好了。
    所以,能偏则偏。
    然后,将这些难民就地安置。
    一直施粥,自然不是办法。于是,江澄根据殷不言给的提议,指引这些难民在附近的山地开荒种植,以实现未来的自给自足。
    在没能自给自足之前,都由“明尘”负责他们的生活。
    “明尘”蛰伏了这么多年,拿些米粮出来救济一下难民,倒还是可以的。
    而且,要知道,“明尘”带头的人物,出身本来就不是什么普通人家,就比如江澄、左剑这些,哪个过去不是有分量的角色?
    除了他们,“明尘”里,还有不少类似的人。
    他们暗暗经营了数年,粮草、兵器、辎重、物品等这些,早就有了储备。
    由于他们故意挑了偏僻之地安置难民,而这些地方本来也是荒野之地,平时基本也没什么人踏足,所以,他们在这里的活动,很难被人注意到。
    这也是他们想要的效果。
    不管是“玄鹰”、“烈焰”,还是其他的力量,目光,都在紧盯着王朝呢,谁有空来管他们这些普通百姓?
    “明尘”借着这个机会,向难民宣布自己的存在,却没有宣布自己的目标,只说是想帮助大家,与大家一起同渡难关,共同发展。
    如此,很多人也就以为,“明尘”只是个民间自发形成的“慈善”组织,意在救助困境之中的人。
    本来生活就非常艰辛,所以,哪怕每天都只是喝粥,难民们也没啥怨言,毕竟有得吃就已经很不错了。
    同时,还跟着一起去开荒种地,根据眼下季节种植相应的庄稼。
    自然,种子、工具这些,都是“明尘”提供的。
    这些人被安置之后,也就老老实实地在这里待下了,甚至还在附近的山脚修建了木房,暂时住着。
    他们的目标,并不是在这里常住,而是只想躲过这场战争。
    以后,他们还是要回家的。
    他们也担心,战争会波及到这里来。
    难得这样的清静,可不容易啊!
    就这样过着日子,有点隐居的意思。
    本来嘛,这里就不是有人住的地方,距离县城、府城这些,也挺远的,附近,最近的镇子,也要走上两三天。
    而且,这一带,也没什么河流。
    山泉、溪水这些,倒是有的。
    可见,这是个怎样的地方。
    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所以,这种地方才一直没人踏足,更别说定居于此了。
    去趟城镇那么远,河流没有,荒野兮兮的,连正经的路也都没有——这些路,还是“明尘”来了之后才开拓的,如此不便,鬼才会选择在这里住呢!
    不过,眼下是特殊时期,在这里躲避战乱,倒是个不错的选择。
    人都是习惯群居的。
    自然,躲避战乱的时候,没有人想过要来这种地方。
    如果是一个人来这种地方,只怕也待不下去。
    毕竟,要啥没啥,做什么还很不方便。
    现在,有“明尘”给他们开了路,还提供粥,有生活的保障,他们自然愿意将就着先这么待着了。
    之前挤着去“南方三镇”,还整天挨饿呢,最终,还不是忍不住到附近的山去打些野物、找些野果、挖些野菜之类的充充饥。
    当然,也有些好心人可怜他们,给他们送了些馒头之类的。
    不过,也只是偶尔,就送那么几个,一般只给那些小孩子。
    指望这些好心人天天送,也是不可能的。
    所以,对比之前,现在的日子确实不错。
    每天虽然吃不饱,但也不至于挨饿。
    这样的“粥点”,有好些个,“明尘”挑选的,也都是这种偏僻的地方,只有不受外界影响,他们才有发展起来的可能。
    这个办法,是殷不言提出的。
    有几个地方试验成功之后,“明尘”也便开始在其他地方推广。
    渐渐地,涌入“南方三镇”的难民,就少了。
    随着接近年底,天气越发冷了。
    对难民来说,这是一个极大的考验。
    好在,这不是北方,不然,会更要命。
    为了收拢人心,“明尘”也是下了血本的,帮着修木屋,还提供被子、棉衣之类的防寒物品,简直用心到了极致。
    人们对他们,自然也是感恩戴德的。
    就这样,渐渐地,“明尘”在人们心中,已经成为暖阳一般的存在了。
    开始,人们只是依赖他们。慢慢地,也就有人主动申请加入他们,与他们一起,面对眼前的一切。
    斜阳镇。
    人们也渐渐发觉,难民好像没那么多了。
    “有没有发现,最近,难民都减少了?”
    “不仅只是少了,而且,还少了很多。”
    “听说,有个叫‘明尘’的民间组织,在到处施粥,把那些难民都吸引过去了。所以,我们这里,难民才变少的。”
    “明尘?”
    “嗯,好像就是专门救济难民的吧,我也不甚清楚。”
    “这么多难民,他们怎么救济?”
    “谁知道呢,反正,人家就在做着这样的事情。话说,天下都乱成了一锅粥,居然还有人在做这样的善行,可真不容易呢!”
    “也是,听起来,还挺叫人佩服的!”
    喜欢锦绣田缘:神医小娘子请大家收藏:锦绣田缘:神医小娘子全本言情小说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