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道到了镇上,宁怀运拐了个弯,特地把她给送到她家巷子口的时候宁二姑语出惊人。
    “谁说我要回家了?我要跟你上城里,打听打听那家的家世还有那姑娘的秉性去!”
    宁怀运:“……”
    合着人家压根就没打消这个念头,这还准备进行说媒的第二步,打听底细了!
    宁二姑都没等宁怀运说啥,就跳下车道:“你等我一会,我把九思叫来,一起去,让他也瞧瞧那姑娘,看看人家那大家闺秀的做派,保准是非人家不娶!”
    庞九思最近也是不往镇上私塾去了,在家里闭关苦读,反正自己爹就是夫子,去也就是图个气氛,不去到更清净。
    一会,宁二姑就把不情不愿的庞九思拉了出来,宁弯弯挑着窗帘往巷子里瞧,还瞧见桃花在门后巴巴的看他们。
    庞九思在上马车里做着就实在是有点挤了,他就挑起车帘看了看,就跟宁怀运背对背的坐着,坐前边了。
    宁二姑气的腮帮子都是鼓的。
    她觉得哪有自己儿子坐那下人坐的位置,一个下人反倒老神在在的坐车厢里的道理,可拗不过自己儿子也只能作罢。
    一路到了县城,因为跟了两辆送货的车,就走的慢了些,进城门的时候太阳都快下山了。
    直接到了宅子里,前面铺子的门关着,一行人直接就拐进了巷子准备从后门进去。
    大壮听见了车轱辘压到青石板上的声音,咯吱一声就把门打开,卸下门槛,把人和车都迎了进去。
    这一进去到没有特别大的惊讶,但越是细看就越是觉得处处都透着精致!
    常家这个宅子不大,就一个院子,规规矩矩,四四方方。
    三间堂屋,两边各有一个厢房,一边住人,一边是灶房杂物间,还有茅厕。
    前面一个铺子,院子中间有一口井,一家人吃用全靠它。
    原来院子里还堆满了杂物,藤条,编了一半的箩筐什么的,院子里还种了一些菜,就是一普通人家。
    如今焕然一新,走的是文艺范,院子里移来来了很多的竹子,位置分布的看过去十分的舒服。
    也没有离窗户太近,挡了光亮。
    可能是因为已经入冬的原因,花草都已经凋零,只有几丛新移来的晚菊还朝气蓬勃的绽放着。
    颜色倒是丰富,那花朵大的有些已经把自己的花枝给压弯。
    不过更大片的植物都已经只是剩了个光杆,宁弯弯都分辨不出是什么了。
    花下有的是砌着鹅卵石,有的干脆是用多余的木条做出了花盆。
    边上的小路铺的是青石,洒了水,就很有意境。
    井边放了一个颇大的石槽,还有两个水缸。
    上面搭了个木头的亭子,亭子四面挂的都是竹帘,下雨的时候也能悠闲的做那洗衣洗菜,很有生活气息。
    铺子后面砌了一个照壁,就避免以后从铺子里一眼就能把院子望穿。
    照壁上面加了屋脊,铺了瓦,是因为照壁上有大幅的山水画,怕下雨会把画冲掉。
    高山流水,树影昏鸦,还有一个渔夫泛舟水上,那意境质量是相当的高。
    自然是宁怀槡的手笔。
    房子的窗户和门原来都有破损,都换了新的。
    堂屋是会客的地方,布置的中规中矩,家具也都是新请木匠打的。
    不过是中堂的画和两边的字也都是宁怀槡出品,条几上那几个摆件也都是宁怀槡亲手挑回来的,一下子就拉高了品味。
    两边用一根根从中间劈成两半的竹子做了隔断,竹子外皮还刷了绿漆,中间是一个拱门,一边是棋室,也是竹制的床榻,中间摆着一副棋盘,和两篓棋子。
    另一边,是琴室,一个蒲团,前面一张矮几,几上摆着一把古琴。
    君子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宁匪月的礼、乐、书都精通的。
    纵然是条件不好,无奈人家脑子好使,也是弹的一手好琴的。
    至于数自然是数学的意思,但也涵盖了自然、宗教一类,这东西是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的,他认为自己这方面很差。
    射和御就更不要提了,可不是宁家这样的小户人家能学的起的。
    再者君子六艺本意是文物并重,可一般人家哪能发展那么全面,骑射那可不是随随便便能学好的。
    御就更不要提了,驾驭战车,一般二般的家庭那是见都见不着的。
    所以宁匪月若是投胎在个王侯之家,就安王那样的,那一定比现在优秀不知道多少倍。
    “呦,这小院收拾的还挺像样的!可花了不老少的银子吧?”
    宁二姑这里看看那里瞅瞅,甚是满意。
    虽然小了点,但胜在收拾的雅致。
    宁怀运也是很高兴。
    “那是,前前后后花了一百来两了!”
    三百两的宅子一百两用来装修,可也算是精装了。
    当然,这宅子前铺后院,价值也不止三百两,只不过是有常家兄弟那样的无赖在,没法卖只能砸手里。
    宁二姑就看看他,笑笑,没说话。
    胡乱吃了些东西,对付了一夜,这宅子一共有四个卧房,正堂两边各有两个,厢房有两个。
    反正就是男人跟男人一间,女人跟女人一间挤一挤,都是乡下人也都没那么些讲究。
    离宁匪月上县学还有几天的时间,第二天宁弯弯和宁怀运就带着两车的点心去找霍老板去了。
    霍记点心铺子在清平县也是十分的有名气。
    这年头也没有什么加工厂,都是自己做了自己卖的,所以像宁怀运那样拿着样品到处给人吃是十分稀罕,好多人都以为他是个骗子给轰出来了。
    到了霍记,霍老板不在,不过掌柜的似乎是知道这事马上就派了小伙计去找人了。
    宁弯弯就趁机在霍记里面转悠,瞧瞧人家这铺子是怎么开的。
    转了一圈发现跟别的点心铺子也没啥区别,就是一排排的木架子上着一排排的木盒子,木盒子里全是各式糕点。
    多是些大米粟米做的米糕之类的,还有就是大米糯米为原料的一些糕点。
    白面做的却是没有。
    想想也是,吃面食不过才兴起,研究出点心来还得些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