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场打打闹闹的喧哗中,这场错误的孽缘总算是顺利结束了。
    余二郎看着自己手上的休书,无心再呆在这里。转身跟钱明、钱老太告辞了。
    钱明知晓他心中烦闷,宽慰的拍了拍他的肩膀,无声的安慰。
    余二郎回了句无事,便领着闺女回隔壁镇上的院子去了。
    余老娘这会出了气,见他要走,连忙站起来想送送他,却被余大郎拦了拦,“娘别去了,让二弟好好静静。”
    余老娘心疼死了,一双老眼里全是自责。
    二儿子娶了个这么混账东西,当娘的才是最愧疚的那个人。
    当年娶蒋氏的时候,也是两个孩子见一面就定亲了。
    后来蒋氏跟大儿子也算举案齐眉,夫妻恩爱。
    所以余老娘以为江氏也会如大儿媳那般体贴自家男人的。
    不成想,不是每桩姻缘都是美满的。
    她家二郎,终是福气薄了点,才遇到了这么个蠢东西。
    余老娘抹着泪,也无心呆在这里。
    余氏连忙抱着瑜姐儿去送她。
    江家的人也都被钱明送出去了。外面看戏的众人也纷纷散去,刚刚还满屋子的人,这会已经一个都不剩了。
    钱老太看着好好的周岁宴被弄的乌烟瘴气,也是无奈的叹了口气。
    老江氏这会被揍的鼻青脸、肿猪头一样。好在休书拿到,她也不敢多待。
    逃命似得拉着闺女家去了。
    但她们身后还跟着一群同村来的地痞喇子。
    这些人都是哪种成天啥事不干只会去看热闹的那种人。
    每个村里几乎都有那么几个地痞无赖,她们运气差,今儿正好碰上了。
    这群无赖刚刚在大门口得了余老娘扔给他们的首饰。这会自然想要更多。
    所以他们就一路跟着老江氏她们回去,甩都甩不掉。
    后来听说还有半夜去老江家家偷东西的。
    那些人被抓到后还美名其曰她江氏欠他们钱。
    老江氏叫儿子把人送官,官府那边却被余老娘打点好了。
    但凡江家的钱或东西被偷的,官府一律按家事处理,让他们自行解决。
    后来那些个哈喇子见县太爷不管,立马纷纷效仿,只把老江氏一家子搞的精神崩溃,求生不能求死不得。
    这会,钱家。
    话说钱家院里院外的人都走光后,钱明才头疼的扶的扶额。
    钱老太连忙过来扶他,“明哥儿可是头疼了?”
    钱明无奈的笑了笑,“可不就是头疼了?”
    钱老太虽不理家事,却也懂的一个家里若有个搅屎棍,那好好的家都会被搅的不得安生。
    钱明叹气道,“好在岳母家都是明事理的人,不然儿子得头疼死了。”
    钱老太被儿子逗笑,拍了他一下,“明儿你去余家看看你岳母,让她想开点。”
    两老太太平时都不对付,但关键时刻还是很团结。
    钱明欣慰的扯了扯嘴角,“好。娘今儿也受累了,回去歇息吧。”
    钱老太点点头,脚步却没往屋里走,而是去王大夫的药馆找钱来娣说这事去了。
    钱明笑着看着老娘走的方向,无奈的摇摇头。
    许嬷嬷笑着替她解释,“老太太一辈子没个说闲话的人。来姐儿一回来,可不得隔三差五跑去说说话了嘛。”
    钱明了然点头,也无心休息了,提着脚步就赶去余家了。
    余家。
    余老娘这会正坐在自己的屋子里哭呢。
    余氏抱着瑜姐儿就在边上劝她,“娘别伤心了,二哥跟那江氏断了也好,省的以后孩子大了再闹起来就难看了。”
    余二郎也只一个闺女,名叫喜姐儿。比沅姐儿小一岁,也是个乖巧的孩子。
    江氏对孩子不上心,所以那喜姐儿都是余二郎在教。
    只是余二郎平时忙着养家糊口,也无法事事兼顾到闺女。
    且那孩子今日亲眼看着父母闹开,也不知作何感想。
    如今余二郎独自带着闺女回隔壁镇去了,余老娘自然担心的不行。
    余大郎倒是了解自己的二弟,也劝老娘,“娘要是不放心,晚上儿子过去看看。”
    余老娘抹着泪的点点头,“你去看看也好,是娘对不起他,你叫他好好的,不然我也不活了。”
    余老娘对四个孩子一样好,哪个都是她的心窝子。
    如今二儿子婚事这么不顺,她自然埋怨自己。
    余大郎知道劝不了老娘,只得带着蒋氏跟沅姐儿去隔壁镇看二弟去了。
    人都走后,余氏才坐到余老娘身边,跟她说贴心话。
    “娘别哭了,哭的女儿心疼。”
    瑜姐儿也心疼的爬过去抱住余老娘,小婴儿皱皱眉头的安慰她,“嬷嬷~不、不、”她想说的是阿嬷不哭,奈何话还不利索,讲不了成句的话。
    余老娘欣慰的把她抱在怀里,叹气的亲了亲她的小脑袋,“还是我的瑜姐儿乖巧,不让阿嬷伤心。”
    瑜姐儿暖心猴在她外祖母身上,伸着胖胖的小手去替余老娘擦脸上的眼泪。“不嘟。”她说不哭。
    余老娘听出来了,顿感欣慰的抱紧了这小东西。
    余氏见闺女能让老娘宽心,也是松了一口气。
    钱明来时,又对着岳母说了好一通劝解的话,余老娘才舒了心。
    余老娘哭了一通后,也想通了。
    那种极品亲家断开了,其实是好事,她应该笑才是。
    于是她擦了擦眼泪,立马收拾东西要去余二郎那里。
    余氏也不去拦,就让钱明拉驴车送她去了。
    瑜姐儿怕出什么事,也闹着要跟过去。
    余老娘拿她没办法,只能抱着她一起过去找她二舅去了。
    瑜姐儿第一次出远门,突然有点小激动。
    尽管她想严肃着一张小表情,但婴儿脸上仍然显现出对于出门的兴奋脸。
    余老娘再难过的心情都被她逗弄好了。
    这小娃子,讨人喜欢的很,“看这小表情,知道阿嬷这是要带你出门吗?”
    瑜姐儿回头笑嘻嘻的看着外祖母,啪叽一下就亲在余老娘脸上,“嬷嬷~”
    她每次叫嬷嬷两字叫的最标准,还釢声釢气的,可爱的不得了。
    余老娘沉闷的心情再次被她带动好,抱着她终于破涕为笑。
    余氏因为有身孕不舒服,就没过去。
    钱明带着岳母跟瑜姐儿到达隔壁镇后,直接敲了余二郎家的大门。
    余大郎见他们过来,便带他们进去看余二郎了。
    余二郎也知道老娘为了他的事操碎了心,倍感愧疚的跟老娘致歉。
    余老娘哪用他道歉,她自己都得反思呢。
    她愧疚的抱着二儿子一顿痛哭,嘴里说的都是对不起他,对不起喜姐儿。
    余二郎抱着老娘也哭,直说自己不孝,有了媳妇忘了娘。
    母子俩人哭了好一通,最后才静下来谈心。
    余老娘问儿子将来打算怎么过?
    余二郎摇摇头,“且先平静一段日子吧。”
    余老娘有心帮再他找个好的来好好过日子,但这档口子却是不好提,只得按下,以后再说。
    母子俩说通后,便没那么闹心了。
    瑜姐儿觉得这件事闹成这样,余家确实也有一部分的问题。
    余家人的观念就是家和万事兴。
    ——但凡事太过隐忍也不好。
    虽说忍一时风平浪静,但这句话并不适用所有的事情。
    就比如江氏这件事。
    余老娘为了家和万事兴,就拿钱来摆平,也恰是因为她拿出钱来才养大了江家的胃口。
    而余二郎为了孩子,这才一而再再而三的容忍江氏。
    也正是因为他的这种无底线的容忍,才给了给江氏一种他根本不会把我怎么样的错觉。才导致江氏越来越大胆。
    所以说啊,处理事情必要时还是得快刀斩乱麻,及时止损才是正理。
    否则害虫不除,隐患只会越来大。
    人都说夸时夸,惩时惩。有奖有罚才能长久,不能一味的不处理事情而去息事宁人。
    否则闹到最后,就会像今日这般。
    余老娘跟余二郎也正是想到这点,才恼恨自己。
    好在事情结束了,他们也有一次改过自新的机会。往日必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
    余大郎更狠,他是家中长子,家里弟弟吃了亏,他可不会手软。
    当天就放出消息,谁跟江家做生意的,就不用跟他余家合作了。
    就连江家家里有钱的事他也都散播出去了。
    那三百五十两余大郎才不会便宜他们!
    老江氏不是给女儿找了下家吗?等她家的银子都败光了,看那老太婆还能风光几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