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三章    帝王术
    “爹,我们不想你替我们挡劫,您挡得了一时,挡不了一世,我们想自己渡劫。”文宇道。
    “爹老了,将来的日子不多了,现在这些皇权争斗都与我无关,我只想你们平平安安的过完这一生。我一直在拖累你们,如果能为你们挡一劫,也是我这做爹的尽到了责任。”赵玉川道。
    “可是,爹您有何办法?”莫晴晴问。
    “到时候你就知道了。”赵玉川现在还不想说。
    “爹,您的身世要让文钥知道吗?”文宇忽然问道。
    “不要,只你们两个知道就行了,他现在已入仕,知道这些对他没有好处,反而会影响他做事。”赵玉川道。
    “知道了。”
    朝云这边通知吃晚饭,文钥也下朝回来了,看到他们很高兴。
    一家子难得聚在一起吃个晚饭,只有朝霞要急匆匆地要回府去,朝云本想留她住一晚,又知道她急着回去给崔公子报喜,便随她去了。
    文钥跟他们聊起朝局,说今天要写一个折子,关于如何应付丘戎在边境的挑衅。
    “现在这局势,若两国真的打起来,大家都没有安稳日子过。”文钥叹道。
    “你是说丘戎会跟我们打起来?”文宇问道。
    “很有可能,虽然有仇老将军在边关做镇,但是他在朝中很不受待见。当今圣上生性猜疑,不喜欢一家独大,所以放任朝中党争,这些文官们整天只关注于党争,无心政事,大宣朝看似强大,其实国力已经衰退了很多了。要不然会直接拒绝丘戎的条件,根本轮不到他们来跟我们谈和亲。”文钥道。他说这话的时候忘了自己也是文官中的一员。
    “我朝衰退,可是丘戎却逐渐强大,现在时局变了。”文宇道。
    “是啊,可惜这些官员们还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还沉浸在大国的幻象当中,整日喋喋不休,争来吵去,只顾着互相争斗,全然不为国为民考虑,唉!”文钥叹道。
    “还好还有仇老将军。”文宇又道,他见过仇国定,此人为人正直,老谋深算,由他镇守边关,没那么容易失守。
    “但是朝中两派都不待见他,经常克扣他的军饷,皇上也怕他兵权在握一家独大,装作不知,不闻不问。唉!”文宇说起来满腹牢骚,刚入仕的人往往满怀抱负,一心想大展宏图,但是现实是这些盘根错节的关系,争斗,让他们寸步难行。
    “本来边关就吃紧,还要克扣他的军饷,这不是拖边境将士的后腿吗?”文宇听了也觉得不忿。
    “军饷还是要给的,皇上也不愚钝,毕竟边境还是要有能人来守,你看这些党争这么多年,仇老将军不也好好的吗,只是他不会痛快的给,就是要让仇老将军知道他虽然兵权在握,但是掐了他的供给,他再有能力也无济于事。”赵玉川道。
    “皇上这是,谁也不信,谁也不爱,这么活着累不累啊。”莫晴晴忍不住道。
    “他就是靠着谁也不信,谁也不爱的性子才得到了王位,所以他就更加的多疑多虑,他喜欢看到的就是党派纷争,皇子们为了争储明争暗斗,他可以抓住这些人的弱点,得以牵制。”赵玉川道,现在他能很淡然地说起这一切,说明20多年前的争斗在他眼中已是浮云。
    “现在不是立了太子吗?我看那太子气度风华,真可称得上是人中龙凤,无人可比,这下子他可满意了吧。”莫晴晴道。
    “非也,太子身有顽疾,有太医诊断说他可能活不过三十岁,皇上虽然很喜欢太子,却也知道他不可能继承大统,所以放太子在那里就是立给国民看的,实际上大家都知道,真正的继承者另有其人,他没有明说,其它的皇子就会为此明争暗斗。”文钥道。
    “所以太子也是皇上可以利用的棋子吗?”莫晴晴问道。
    “对啊,明面上已经立储,其它的皇子不可以再觊觎皇位,但是大家又都知道太子不可立国,所以这争斗少不了的,若有不识相的争的出位了,还可以以野心不足,想以下犯上论处,一剑几雕,设得一手好局。”文钥道,他这才入仕几天,懂得的道道到不少,可见这朝中的风气由来已久,大家都知道其中的猫腻。
    “唉!这就是所谓的帝王术吧,所有的人都是皇上盘中的棋子。”莫晴晴叹道。
    “他一心醉心于这些权术,却不知这些于国于民全无用处,国力衰退,再强的权力又有何用,水可载舟,亦可覆舟,大浪来袭,这些都是浮云。”赵玉川叹道。
    “所以你打算如何写这份折子?”赵玉川忽然问文钥。
    文钥道:“我当然是要力陈这些党争之弊,然后提出清明政治之策,让利于民,让国民能够修养生息,恢复国力,另外就是加强军务,把克扣的军饷发给将士们,鼓舞士气,抵御外敌来犯……”文钥越说越激动。
    赵玉川打断他:“是谁让你们写这些折子的?”
    “林首辅啊,让我们这帮新入院的人写。”文钥道。
    “那你随便写写就算了,不要写出具体的实施政策。”赵玉川建议道。
    “那怎么行,也许他就是想看看我们的实力呢?”文钥反驳道。
    “你们写了也白写,他们不会看的,只是想给你们找些事做罢了。”赵玉川道。
    “爹你又知道了,我怎么说也是新科状元,要是写不出点实际的东西,那岂不是被会旁人笑话了去。”文钥的书生气还是很浓。
    “也罢,反正他们也不会看,你就随便写吧,按你所想的写。”赵玉川道。
    “林首辅是二皇子这一派的,潘丞相是三皇子那一派的,现在我在林首辅麾下,这不站队也是站了队了。”文钥叹道。
    “这些党派是怎么分的?”莫晴晴有些好奇。
    “很简单,太子和二皇子都是当今皇后所生,林首辅就是皇后的父亲,林首辅主管翰林院,礼部,吏部,和户部。潘丞相是皇上宠妃潘贵妃之父,潘丞相主管兵部,吏部和工部,当初就是潘丞相一力辅佐皇上登上王位的。”文钥道。
    “那林首辅就是……”莫晴晴想起赵玉川之前说过的话。
    “当今皇上之前的太傅。”赵玉川答。
    “啊?爹,这个你怎么知道?”文钥惊讶道。
    莫晴晴忙帮着掩饰道:“我跟爹说过的,之前朝霞跟我提起过,崔家不也是翰林院的吗?”
    “哦,那到也是,不过崔翰林过世后,崔家无人继承,到是有些中落了。”文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