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二章 济生堂
    因为有些担心林远听后会生气,降罪于他们,李明说话的时候有些紧张,语句自然是有些磕磕巴巴的。
    听了李明的回答,林远面上闪过怒气。
    “就因为他没钱交伙食费,你们便不管他吗?任由这种人在街头嚣张、为非作歹吗?”
    “将军……”
    李明听出了林远语句中的震怒,大气不敢出一声,羞愧的低着头。
    “以后,就将张起关押在牢房中,省的他出来祸害百姓。”
    林远定了定心神,一脸淡然的开口,对李明沉声吩咐道。
    听到林远的吩咐,李明猛然抬起头,双目中满是惊谔的神色。
    现在林远将军说这句话的意思,是让张起后半辈子都在牢狱中度过的意思吗?
    如果林远将军下达的命令真的是这个意思,那么张起可就算是永无出头之日了。
    怀着心底的惊异,李明小心翼翼的开口询问。
    “林将军,您说这话的意思是让卑职将林远一只关押在牢狱里,不……不放出来吗?”
    林远定定的看着李明,眸子里满是坚定的信念。
    “张起这种人混迹在街道之上,也只会带坏风气,做不出什么好的影响……整日欺压坑骗百姓,不知悔改,不知收敛,又变本加厉的贩卖儿童,这种人怎么可以任由他逍遥法外。”
    听了林远的详细解释,李明从方才的震惊中回了神。
    再次得到了林远要处罚张起的答案,张起心里萌生出了轻松愉快的心情,面上也是一派轻松愉悦的神色。
    张起这个毒瘤冲撞到了林远将军,得到了惩罚,可真是大快人心。
    李明在和林远商谈如何处罚张起的时候,李安然也带着三个小女孩往前向着张起走去了。
    李安然穿过了整齐有序的士兵列队,她一眼就注意到了,依旧在地下趴着的张起。
    目光中的眼神淡然的看着张起的惨状,环视一周后,心间生出了疑问和惊奇。
    原本应该站在张起旁边的五兄弟,现在为什么不见了踪影?
    李安然心底闪过诧异,方才李明喊林远名讳的时候,林远、姜城和她都去到了李明身旁。
    那时候,五个孩子是呆在这边没动的呀,为什么此刻却不见了他们的身影。
    刚才她还信誓旦旦的告诉三姐妹,带她们来找哥哥。
    现在连一个人影都没见到,真是有些尴尬。
    “那几个孩子呢?”
    李安然在四周瞅了一圈,便就近问了身边的姜城。
    “方才那几个孩子去哪了?”
    听了李安然的话,姜城心里也是一愣,他刚才只顾着跟随李安然的脚步了,也没留意孩子们的去处。
    他便随口问了身旁的士兵。
    “回将军,那几个孩子是被戚国公带走了,说是带孩子们去济生堂看大夫去了。”
    姜城点点头,表示知道了,既而继续看着李安然,看李安然接下来要作何安排。
    李安然在听到士兵的话后,心里一阵愧意横生。
    刚才林远在听到李明的呼喊,心底是想着得知女孩子们的情况,才紧忙前去找李明,忽视了小九几人身上的伤势。
    而她是一心好奇,只顾着跟随林远去见李明了,姜城这个人,更不用提了,李安然觉得他是紧随自己的脚步而走的,更不用指望他照料五个男孩子了。
    倒是戚国公有心了,留意了孩子们身上的伤势,还亲自带着孩子们去了医馆。
    李安然知道了戚国公的作为,心里默默的感慨,如今戚国公真的是变化很大。
    从盼宜出事后他的表现和今天对孩子们的照料,李安然对戚国公的芥蒂慢慢的有了消减之意。
    之前戚国公还未将盼宜认领回府时,她心底对戚国公的印象,就是一个不负责任、屈服于宗族势力的懦弱之人。
    连带着她与戚国公的相处也变得很不愉快。
    之后就是碍于戚国府上的大少爷、二小姐对盼宜和她的百般刁难算计,她更是对戚国府中的人,没一点好的印象。
    从戚国公处理这些事件的方法来看,李安然一心觉得,盼宜小时候被驱逐出府,反倒是一件好事情。
    如若盼宜从小就生活在戚国府这个大染缸里,遭遇算计或者被人恶意教养,盼宜就不可能会是这么懂事乖巧的形象了。
    原本她做的决定,就是让盼宜和戚国府撇清关系。
    平日里被戚应风两人欺负,也就算了。
    若是因为两人张狂的行事作风平白连累了,但真的是不值得。
    她知道盼宜对戚国府唯一的念想就是戚国公,可是之前看着戚国公不作为、置身事外的态度,李安然身为一个旁观者,看着就觉得心底酸涩,心疼盼宜的遭遇。
    盼宜身为戚国公的女儿,作为当事人,估计心里更是五味陈杂,心酸悲痛不已。
    如此一来,李安然就将内心的决定付诸于行动了,既然戚国公不承认盼宜这个女儿,那么她就趁这个契机,让盼宜和戚国府撇清关系。
    之后与戚应风的交手过程中,李安然更是带着盼宜连挫她的锐气,每次戚 应风耍出什么阴谋诡计,李安然都不再有所顾忌了。
    之前是想着盼宜进入戚国府后,若是与戚应风、戚风正两人有所过节,盼宜在戚国府的日子会不太好过,受到刁难。
    可是当时李安然已经打定主意了,不再做让盼宜进入戚国府的举动了,更不再担忧会得罪戚应风两人了。
    只是没想到的是,后来戚应风和戚风正两人做得太过分了,做出了算计她清白的事情,也因为此事动静太大,惊动了太上皇,处罚了两人。
    戚国公也是在这些事件中,第一次发表出了自己的态度和立场。
    当时从宫里传出来的消息,戚国公向太上皇所说的言辞,尽是表示自己对盼宜的遭遇不知情,当年将盼宜赶出府的举动,也是因为听信了馋言,误会了盼宜,万分无奈之下做出将她赶出府的决定。
    更是对戚应风和戚风正欺负盼宜的事情不知情,戚国公一直说着,若是知道,一定会对两人严厉处罚的各种话。
    当时听着戚国公不知盼宜蒙冤受欺负的说法,李安然是一万分的不满意。
    哪有父亲不清楚自己女儿近况的,如果说他对于盼宜的事情真的不知情,也只能说戚国公对于盼宜是真的不在意了。
    戚国公的这套说辞,估计也是为了替戚应风和戚风正两人开脱,而编造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