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7章 小银匠入宫
皇宫大殿之上,文武百官上位列两侧,齐身跪拜。
“平身吧”林修远端坐于龙椅之上。
“想必各位爱卿也知道了,前两天皇子,公主有恙,皇后实属不安。要为皇子,公主打造麒麟长命锁。也去护国寺方丈那里做了礼佛,一致认为纯银打造的麒麟长命锁能为皇子,公主消灾,渡劫。各位爱卿推举一下全国各地的银匠手艺高手吧。”
话音一落,下面文武群臣议论纷纷:“南京有一家,手艺不错。”
“苏州最多,手艺精湛的也多。”
“应该问当地的官员,知道的最清楚。”你一言我一语的。
“苏州是富贵温柔乡,银器打造最好,也最多。”一个大臣奏道。
“行,那就订到苏州吧。传苏州内务府程济为皇子,公主选定打造麒麟长命锁。”
程济这一天接到了圣旨,就忙的不可开交了。
圣旨一下谁敢怠慢,马上派人在苏州城内访走银匠铺,亲自审查每个有名气的银匠能手。
最后还是选订姓白的一家银楼,手艺精湛,独居匠心,为人处世,都让人称赞。
白家世世代代的银匠,打造的银饰花样种类繁多,做工精细,在苏州地界久负盛名。
这天,程济早早的就出门,要亲自去办这件事。
这条街是苏州城最繁花的地段,街道两旁茶楼,酒馆,当铺,作坊,戏院,当然少不了众多打造银饰的店铺,空地两旁张着许许多多大伞的小商贩,有吹唐人的,卖针线的,卖小孩子拨浪鼓玩具的,还有卖肉的,也有马车拉货的……车来车往,还有来来往往的人,真是热闹非凡啊。
程济走进这条街,甚是欣慰和温馨,毕竟这是在自己的管辖范围,能有一片繁花盛势的景象,也算不辜负皇家的重用啊。
认真的看着每一家店铺,寻找着白氏的银楼,在不远处的一个银楼映入眼帘,虽然不是那么高大气派,但是看着是那么的古朴,典雅,大方,别致。
程济朝着这个方向走了过去,抬头往上一看——白氏银楼。四个红色大字在黑色衬底的牌匾上是那么的清新脱俗。
撩起门帘,走进去,整洁的环境,各样东西摆设的有井有条。
刚一进去,从里面就走出来一个掌柜的,笑容满面的迎了上来:“您是想打造镯子呢,还是耳环?项链还是银锁……”
“是要打造东西,不过呢,不是我,我只是来传话的。”程济讲道。
“你去把你家正当家的白尚德请出来吧,我有要事交付与他。”严肃的说道。
“好嘞,我这就去,您稍坐片刻。”
说着话拉过一把椅子让程济坐下。
到后房不一会儿,一位六十多岁的老人从里面走了出来。
来到程济面前道:“我就是白尚德,白家的当家的,不知老爷找我有何事?
程济抬头看着这个花甲老人,一脸的慈眉善目,和蔼可亲,正面带微笑的看着自己。
“白当家的,我是来传旨的,皇上要为皇子,公主打造纯银麒麟长命锁,经过再三筛选,订与你白家。这次的机会难得,你一定要把握好,这可是光宗耀祖的事儿。把你白家的最好银匠手派出来,为皇家打造。”
白当家的一听,立马跪倒:“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草民接旨,谢主隆恩!”
程济再三叮嘱了一番,离开了白氏银楼。
白尚德深知,能进宫为皇家打造银饰是光宗耀祖的事儿,可他还知道,最是无情帝王家,稍有差池,也许就会给全家带来灭顶之灾。
世世代代白是银楼都是单传,人丁不旺,再加上自己年事已高,不能长途舟车劳顿,加上北方天气寒冷,恐怕到不了京城就病倒在途中了。
这如果要误了皇家的事,一族人都要遭殃的。
回到家里就把夫人,儿子叫到跟前,把事情经过说了一番。
白家祖上曾经有一次机会为皇家打造银饰的机会,因为某种原因错过了,对他们家族里来说,一直觉得是个遗憾。
这次有这样的机会,当然是家族的荣幸,都开心的不得了。
可是也有担忧的一面,但是不去是不可能的。
夫人就说了:“让儿子去,儿子手艺已经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只是没有展示的机会,这次机会是最好不过了。”
白尚德望着儿子:“孩子!你觉得呢?这是个机会,但是得处处谨慎。皇宫内院深似海啊。我就是不放心。”
白振庭倒是没什么想法,觉得去就去呗,对自己打造银饰的手艺还是有信心的。没有一点发怯。
白振庭今年刚满十八,一个努力进取的青年,也有一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头。
“好,我去吧,你们也不用担心,相信我。”白振庭信心十足的说道。
白振庭远不似表面看起来那么单纯,他已经非常成熟。深知此去京城的重大意义,此一去,必会光宗耀祖,搏得名声,也定会封妻荫子。
面对高堂父母,他说了一句:“应该开堂祭祖。”
儿子的话,提醒了白尚德。儿子进京,为皇家做事,必要大宴族人,再开堂祭祖,求得祖宗护佑儿子。
白尚德是族长,话传下去——明日祭祖。
次日,白家老少,齐聚祠堂。一切按步就班,长辈先上香,到了白振庭上香的时候,他一个不小心,绊了一下,手捻的三支香,从中间折断。
一抹淡淡的愁云,瞬间布满每个人的脸上。白氏族人全都认为,祭祖断香,是祖宗的召示,会有祸事临头。
然而,来自长辈的规劝,以及父亲的叹息,在白振庭这里,只一句话就解决了。他说:“就是有祸事,那我们能抗的了圣旨吗?”
打点行囊,出发的日子就在明天。要先去内务府郎中程济的府上,次日与御使一同进京。
临行时,母亲送他到大门处。
他回头,看到母亲担忧的眼神。一刹那,十八岁就进京的万丈豪情,化为乌有,纵有万语千言,也只不过是一句:“娘,我走啦,别担心!”
皇宫大殿之上,文武百官上位列两侧,齐身跪拜。
“平身吧”林修远端坐于龙椅之上。
“想必各位爱卿也知道了,前两天皇子,公主有恙,皇后实属不安。要为皇子,公主打造麒麟长命锁。也去护国寺方丈那里做了礼佛,一致认为纯银打造的麒麟长命锁能为皇子,公主消灾,渡劫。各位爱卿推举一下全国各地的银匠手艺高手吧。”
话音一落,下面文武群臣议论纷纷:“南京有一家,手艺不错。”
“苏州最多,手艺精湛的也多。”
“应该问当地的官员,知道的最清楚。”你一言我一语的。
“苏州是富贵温柔乡,银器打造最好,也最多。”一个大臣奏道。
“行,那就订到苏州吧。传苏州内务府程济为皇子,公主选定打造麒麟长命锁。”
程济这一天接到了圣旨,就忙的不可开交了。
圣旨一下谁敢怠慢,马上派人在苏州城内访走银匠铺,亲自审查每个有名气的银匠能手。
最后还是选订姓白的一家银楼,手艺精湛,独居匠心,为人处世,都让人称赞。
白家世世代代的银匠,打造的银饰花样种类繁多,做工精细,在苏州地界久负盛名。
这天,程济早早的就出门,要亲自去办这件事。
这条街是苏州城最繁花的地段,街道两旁茶楼,酒馆,当铺,作坊,戏院,当然少不了众多打造银饰的店铺,空地两旁张着许许多多大伞的小商贩,有吹唐人的,卖针线的,卖小孩子拨浪鼓玩具的,还有卖肉的,也有马车拉货的……车来车往,还有来来往往的人,真是热闹非凡啊。
程济走进这条街,甚是欣慰和温馨,毕竟这是在自己的管辖范围,能有一片繁花盛势的景象,也算不辜负皇家的重用啊。
认真的看着每一家店铺,寻找着白氏的银楼,在不远处的一个银楼映入眼帘,虽然不是那么高大气派,但是看着是那么的古朴,典雅,大方,别致。
程济朝着这个方向走了过去,抬头往上一看——白氏银楼。四个红色大字在黑色衬底的牌匾上是那么的清新脱俗。
撩起门帘,走进去,整洁的环境,各样东西摆设的有井有条。
刚一进去,从里面就走出来一个掌柜的,笑容满面的迎了上来:“您是想打造镯子呢,还是耳环?项链还是银锁……”
“是要打造东西,不过呢,不是我,我只是来传话的。”程济讲道。
“你去把你家正当家的白尚德请出来吧,我有要事交付与他。”严肃的说道。
“好嘞,我这就去,您稍坐片刻。”
说着话拉过一把椅子让程济坐下。
到后房不一会儿,一位六十多岁的老人从里面走了出来。
来到程济面前道:“我就是白尚德,白家的当家的,不知老爷找我有何事?
程济抬头看着这个花甲老人,一脸的慈眉善目,和蔼可亲,正面带微笑的看着自己。
“白当家的,我是来传旨的,皇上要为皇子,公主打造纯银麒麟长命锁,经过再三筛选,订与你白家。这次的机会难得,你一定要把握好,这可是光宗耀祖的事儿。把你白家的最好银匠手派出来,为皇家打造。”
白当家的一听,立马跪倒:“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草民接旨,谢主隆恩!”
程济再三叮嘱了一番,离开了白氏银楼。
白尚德深知,能进宫为皇家打造银饰是光宗耀祖的事儿,可他还知道,最是无情帝王家,稍有差池,也许就会给全家带来灭顶之灾。
世世代代白是银楼都是单传,人丁不旺,再加上自己年事已高,不能长途舟车劳顿,加上北方天气寒冷,恐怕到不了京城就病倒在途中了。
这如果要误了皇家的事,一族人都要遭殃的。
回到家里就把夫人,儿子叫到跟前,把事情经过说了一番。
白家祖上曾经有一次机会为皇家打造银饰的机会,因为某种原因错过了,对他们家族里来说,一直觉得是个遗憾。
这次有这样的机会,当然是家族的荣幸,都开心的不得了。
可是也有担忧的一面,但是不去是不可能的。
夫人就说了:“让儿子去,儿子手艺已经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只是没有展示的机会,这次机会是最好不过了。”
白尚德望着儿子:“孩子!你觉得呢?这是个机会,但是得处处谨慎。皇宫内院深似海啊。我就是不放心。”
白振庭倒是没什么想法,觉得去就去呗,对自己打造银饰的手艺还是有信心的。没有一点发怯。
白振庭今年刚满十八,一个努力进取的青年,也有一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头。
“好,我去吧,你们也不用担心,相信我。”白振庭信心十足的说道。
白振庭远不似表面看起来那么单纯,他已经非常成熟。深知此去京城的重大意义,此一去,必会光宗耀祖,搏得名声,也定会封妻荫子。
面对高堂父母,他说了一句:“应该开堂祭祖。”
儿子的话,提醒了白尚德。儿子进京,为皇家做事,必要大宴族人,再开堂祭祖,求得祖宗护佑儿子。
白尚德是族长,话传下去——明日祭祖。
次日,白家老少,齐聚祠堂。一切按步就班,长辈先上香,到了白振庭上香的时候,他一个不小心,绊了一下,手捻的三支香,从中间折断。
一抹淡淡的愁云,瞬间布满每个人的脸上。白氏族人全都认为,祭祖断香,是祖宗的召示,会有祸事临头。
然而,来自长辈的规劝,以及父亲的叹息,在白振庭这里,只一句话就解决了。他说:“就是有祸事,那我们能抗的了圣旨吗?”
打点行囊,出发的日子就在明天。要先去内务府郎中程济的府上,次日与御使一同进京。
临行时,母亲送他到大门处。
他回头,看到母亲担忧的眼神。一刹那,十八岁就进京的万丈豪情,化为乌有,纵有万语千言,也只不过是一句:“娘,我走啦,别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