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0章 冷下来了……
耳听着他的呼吸声渐渐匀净,她轻吁一口气,悄悄拿开他的手,想要翻身下床。
然而,身子才刚一转,那手臂便如藤蔓般再次缠过来。
“不要走……”他的手臂圈住她的肩背,大长腿也就势缠过来,头在她颈后拱啊拱,拱到她的颈窝间,满意的靠在那里,睡着了。
苏长欢苦苦脸,这都叫什么事儿啊?
与他同居一室照顾他,已是逾矩了,现在居然还照顾到床塌上了……
她想索性不管不顾爬起来,然而想到他在梦中的无助绝望,却又心软了。
可是,她干嘛要管他那么多啊?
这么一座活火山,付出再多感情有什么用?
他要是醒了,只怕立刻就会翻脸的!
可是,万一要是他也有什么心结过不去,跟他哥一样寻短见怎么办?
所以,能忍一下,就暂时忍一忍?
这一夜,苏长欢的心软了硬,硬了又软,反反复复,纠结数次之后,她困倦至极,不知不觉睡着了。
不知睡了多久,迷糊间,感觉有人在看她,那目光湿润又炙热,她倏地睁开眼来!
昏黄的灯影中,墨子归单手支腮,正侧身垂眸看着她,目光灼灼,眼底波光潋滟,星光璀璨。
苏长欢面色一红,忙不迭的坐了起来。
“那个……我……”她急急解释着,“你夜里做恶梦了……一直在哭叫……我就……你懂吧?”
她比划着,说明自己之所以会出现在他身边的原因。
墨子归也不知到底听不听懂,那黑眸微微弯了弯,却还是湿漉漉的看着她,一言未发。
苏长欢红着脸跳下床。
“那个……好困……我到外面睡了……”
说完,她逃也似的跑出去。
墨子归没阻拦,也没说话,什么也没做。
苏长欢摸了摸灼烫的脸,爬到自己的塌上,扯过被子盖住脸。
她强逼自己入睡,可是,哪里还睡得着?
好在,天已经快亮了,东方已现鱼肚白。
苏长欢暗自庆幸,是在凌晨时分醒过来,这屋子里黑乎乎的,谁也瞧不清谁。
要不然,真是窘死了!
然而,天终归还是会亮的。
天亮了,她还是得明明白白的面对墨子归。
不过,等天亮她起身后,发现墨子归居然又睡着了。
等他再醒来,已是日上三竿。
苏长欢照例要为他洗漱穿衣喂饭。
好在,墨子归好似不记得夜间的事了,醒来后一直若有所思的样子,看到她,神色也很正常,很平静。
他终于又回到以前那个少言寡语,神情淡淡的墨子归了。
苏长欢本来还想着,今日跟他深谈一番的。
见他这个样子,反而不知如何开口了。
她前世实在看够了他的冷漠脸,所以只要他冷着脸时,她就绝对不会跟他多说一句话,哪怕自己马上要死了,也不会向他求救。
这股子别扭劲儿,持续了那么多年,这会儿也有些根深蒂固了。
以前他主动热情时,她还能与他多说几句。
现在他一冷下来,她也跟着冷下来了。
两人做着跟往常一样的事,但谁都没有再多说一句话。
苏长欢倒还说了两句,喂饭喂药时,会问他烫不烫,又问他身体状况。
墨子归惜语如金。
不烫,无妨。
苏长欢也便不再多问,帮他收拾好后,便自去吃饭,饭后仍回墨子归的房间。
墨子归正坐在那里发呆,也不知在想什么。
苏长欢把沈世安墨子归还有自己派出去的人,带来的书信,放在一张桌子上做比对。
三方人出马,各自打探的消息,自然也不尽相同。
不过,有一个人名,却是一模一样的。
那个人叫,胡千顺。
三份书信上皆记述,此人与柳氏关系匪浅。
胡千顺与柳氏兄长关系颇好,其兄是那个小渔城的小混混,这胡千顺却是渔城富商之子,也不知因着什么原因,混在了一处,胡千顺不止一次留宿柳家。
而那个时候,苏明谨已经入了京城,娶了许氏。
虽则是十几年前的旧事了,但不管是苏明谨还是柳氏,又或者苏家的老太爷和老夫人韩氏,在这小渔城里,都是很出名的人,所以,关于他们的旧事,只要提起,永远都有人能津津乐道,说上一堆来。
只是与十几年不同的是,以前的渔城人,是嘲笑讥讽这一家人如何的无耻丑陋。
二十年后,渔城人提起这位苏太傅,却多是艳羡和恭维。
那些难听的话,是无论如何,也不敢多说一句了。
毕竟,那些爱拿这些苏太傅当年丑事嚼舌根的人,死的死,亡的亡,剩下一个活着的吴老二,却是被大火焚得焦糊残废,那惨叫声人人都记在心里。
而到如今,他还顶着那一身可怕的疤痕,常常出现在众人面前,好像是一个活动的警告牌,叫那些有心扒苏太傅黑历史的人,都不约而同的闭紧了嘴巴。
祸从口出,吴老二就是前车之鉴。
所以,这些年,大家要么闭口不提苏太傅,但凡提起,那必是满口溢美之辞,将他夸得天上少有,地下难寻的,自打一出生,哪哪儿都透着尊贵。
那位老夫人韩氏,自然也是位有情有义的贞烈女子,为报姑母恩情,不惜下嫁姑父,帮她抚育幼子。
虽说那位幼子后来“不小心”夭折了,但她那种至真至孝之心,依然是感天动地的。
还有那位姨娘柳氏,那更是一位痴情无悔的人儿,与苏太傅青梅竹马,两小无猜,情根深种,生死相随。
苏太傅那当然更是有情有义,至纯至孝至美,虽有世家千金在侧,仍不忘青梅痴心追随之情,与她倾心相爱,这份真爱,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
幸而这三人都是如此有名之人,而柳氏在未嫁与苏明谨之前,那也是小渔城一朵娇嫩多姿的花儿,招摇在渔城海边,令这城中寻花问柳的儿郎们,皆为她折腰倾倒。
因着这个原因,柳家的邻居们,对于柳家这个“优秀”的女儿,印象十分深刻,当然,观察也十分仔细。
耳听着他的呼吸声渐渐匀净,她轻吁一口气,悄悄拿开他的手,想要翻身下床。
然而,身子才刚一转,那手臂便如藤蔓般再次缠过来。
“不要走……”他的手臂圈住她的肩背,大长腿也就势缠过来,头在她颈后拱啊拱,拱到她的颈窝间,满意的靠在那里,睡着了。
苏长欢苦苦脸,这都叫什么事儿啊?
与他同居一室照顾他,已是逾矩了,现在居然还照顾到床塌上了……
她想索性不管不顾爬起来,然而想到他在梦中的无助绝望,却又心软了。
可是,她干嘛要管他那么多啊?
这么一座活火山,付出再多感情有什么用?
他要是醒了,只怕立刻就会翻脸的!
可是,万一要是他也有什么心结过不去,跟他哥一样寻短见怎么办?
所以,能忍一下,就暂时忍一忍?
这一夜,苏长欢的心软了硬,硬了又软,反反复复,纠结数次之后,她困倦至极,不知不觉睡着了。
不知睡了多久,迷糊间,感觉有人在看她,那目光湿润又炙热,她倏地睁开眼来!
昏黄的灯影中,墨子归单手支腮,正侧身垂眸看着她,目光灼灼,眼底波光潋滟,星光璀璨。
苏长欢面色一红,忙不迭的坐了起来。
“那个……我……”她急急解释着,“你夜里做恶梦了……一直在哭叫……我就……你懂吧?”
她比划着,说明自己之所以会出现在他身边的原因。
墨子归也不知到底听不听懂,那黑眸微微弯了弯,却还是湿漉漉的看着她,一言未发。
苏长欢红着脸跳下床。
“那个……好困……我到外面睡了……”
说完,她逃也似的跑出去。
墨子归没阻拦,也没说话,什么也没做。
苏长欢摸了摸灼烫的脸,爬到自己的塌上,扯过被子盖住脸。
她强逼自己入睡,可是,哪里还睡得着?
好在,天已经快亮了,东方已现鱼肚白。
苏长欢暗自庆幸,是在凌晨时分醒过来,这屋子里黑乎乎的,谁也瞧不清谁。
要不然,真是窘死了!
然而,天终归还是会亮的。
天亮了,她还是得明明白白的面对墨子归。
不过,等天亮她起身后,发现墨子归居然又睡着了。
等他再醒来,已是日上三竿。
苏长欢照例要为他洗漱穿衣喂饭。
好在,墨子归好似不记得夜间的事了,醒来后一直若有所思的样子,看到她,神色也很正常,很平静。
他终于又回到以前那个少言寡语,神情淡淡的墨子归了。
苏长欢本来还想着,今日跟他深谈一番的。
见他这个样子,反而不知如何开口了。
她前世实在看够了他的冷漠脸,所以只要他冷着脸时,她就绝对不会跟他多说一句话,哪怕自己马上要死了,也不会向他求救。
这股子别扭劲儿,持续了那么多年,这会儿也有些根深蒂固了。
以前他主动热情时,她还能与他多说几句。
现在他一冷下来,她也跟着冷下来了。
两人做着跟往常一样的事,但谁都没有再多说一句话。
苏长欢倒还说了两句,喂饭喂药时,会问他烫不烫,又问他身体状况。
墨子归惜语如金。
不烫,无妨。
苏长欢也便不再多问,帮他收拾好后,便自去吃饭,饭后仍回墨子归的房间。
墨子归正坐在那里发呆,也不知在想什么。
苏长欢把沈世安墨子归还有自己派出去的人,带来的书信,放在一张桌子上做比对。
三方人出马,各自打探的消息,自然也不尽相同。
不过,有一个人名,却是一模一样的。
那个人叫,胡千顺。
三份书信上皆记述,此人与柳氏关系匪浅。
胡千顺与柳氏兄长关系颇好,其兄是那个小渔城的小混混,这胡千顺却是渔城富商之子,也不知因着什么原因,混在了一处,胡千顺不止一次留宿柳家。
而那个时候,苏明谨已经入了京城,娶了许氏。
虽则是十几年前的旧事了,但不管是苏明谨还是柳氏,又或者苏家的老太爷和老夫人韩氏,在这小渔城里,都是很出名的人,所以,关于他们的旧事,只要提起,永远都有人能津津乐道,说上一堆来。
只是与十几年不同的是,以前的渔城人,是嘲笑讥讽这一家人如何的无耻丑陋。
二十年后,渔城人提起这位苏太傅,却多是艳羡和恭维。
那些难听的话,是无论如何,也不敢多说一句了。
毕竟,那些爱拿这些苏太傅当年丑事嚼舌根的人,死的死,亡的亡,剩下一个活着的吴老二,却是被大火焚得焦糊残废,那惨叫声人人都记在心里。
而到如今,他还顶着那一身可怕的疤痕,常常出现在众人面前,好像是一个活动的警告牌,叫那些有心扒苏太傅黑历史的人,都不约而同的闭紧了嘴巴。
祸从口出,吴老二就是前车之鉴。
所以,这些年,大家要么闭口不提苏太傅,但凡提起,那必是满口溢美之辞,将他夸得天上少有,地下难寻的,自打一出生,哪哪儿都透着尊贵。
那位老夫人韩氏,自然也是位有情有义的贞烈女子,为报姑母恩情,不惜下嫁姑父,帮她抚育幼子。
虽说那位幼子后来“不小心”夭折了,但她那种至真至孝之心,依然是感天动地的。
还有那位姨娘柳氏,那更是一位痴情无悔的人儿,与苏太傅青梅竹马,两小无猜,情根深种,生死相随。
苏太傅那当然更是有情有义,至纯至孝至美,虽有世家千金在侧,仍不忘青梅痴心追随之情,与她倾心相爱,这份真爱,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
幸而这三人都是如此有名之人,而柳氏在未嫁与苏明谨之前,那也是小渔城一朵娇嫩多姿的花儿,招摇在渔城海边,令这城中寻花问柳的儿郎们,皆为她折腰倾倒。
因着这个原因,柳家的邻居们,对于柳家这个“优秀”的女儿,印象十分深刻,当然,观察也十分仔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