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睡得很沉,玉如意起床之后,妈妈已经把早餐做好了。
    协助妈妈把早餐端上桌后,如意问爸爸:“王爸爸,我可不可提前上班?”
    爸爸和妈妈对视一眼后问:“你准备好了?”
    玉如意冷静地回到:“准备好了。”
    爸爸认真地说:“上班的第一年要继续实习,等考取执业医师资格证之后才有处方权,你知道吧?”
    “知道。”
    “好。”爸爸点点头:“我们医院只有四个大科室——内、外、妇、儿,一个科室轮转三个月,刚好一年。”
    “嗯,”如意问爸爸:“从哪个科室开始?”
    “先内科吧。”
    虽然医院早已升级为:新井县第三人民医院,但因为医院位于小镇上,人们还是习惯性地把这个医院叫镇医院。
    镇医院的规模比起曾经实习的附院,就好比婴儿和壮汉之间的区别。
    但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镇医院虽然只简单地分为内、外、妇、儿四个大科,门诊、住院部、辅助检查科室……该有的设施一样不少,所治疾病也囊括了所有的病种。
    王爸爸亲自陪着玉如意去后勤部办完手续,领了工作服,又将她带到住院部。
    住院部集中在一栋大楼,由下至上依次是: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
    王爸爸把玉如意带到一楼的医生办公室,交到内科孙主任手里。
    孙主任是个慈祥的白发老头,一见到玉如意就笑眯了眼:“哟,小时候成天跟着孙伯伯要糖吃,到孙伯伯这儿上班来还要爸爸带着?”
    玉如意不好意思地笑了笑。
    王爸爸含笑瞥了玉如意一眼,严肃地对孙主任说:“公事公办哈,不要因为她是如意就网开一面。”
    “王院长放心,就算你不说我也知道,我一定倾囊相授,把如意训练成优秀的医生。”
    “好好听孙伯伯的话。”王爸爸慈祥地对玉如意说,“不懂就问,把孙伯伯的经验淘到一半就够你用了。”
    玉如意信心满满地回到:“是!”
    “李霞!”孙主任招呼旁边的一位年轻女医生,“你带着如意去病房熟悉熟悉。”
    李霞身材瘦削,皮肤苍白,干燥的长发随随便便的在脑后挽着个发髻。
    “毕业之后的实习和在校实习不一样。”李霞一边走一边对玉如意说,“不再是盲目地跟在老师后面跑腿,或者是简单地完成老师的指令,要独立管理病人、处理病人。”
    “……哦,是单独给我病床吗?”
    “是,估计明天就会给你收病人了。”
    “明天啊?”
    李霞停下脚步:“有问题吗?”
    “没有。”玉如意直言不讳地说,“就是有点紧张。”
    “让你独立管理病人的意思不是说我们就不管你了,你的每一张处方都要我们签字。”李霞看出了玉如意的忐忑,安慰说,“每个医生都是这样开始的,管上几个病人你就不会紧张了。”
    “咦,来了新人?”
    玉如意回头一看,一位瘦高个的中年男子从病房走了出来,正好奇的盯着她看。
    “玉如意。”李霞对玉如意说,“这是黄医生,黄少林。”
    “原来是玉如意啊!”黄医生笑嘻嘻地说,“我就说怎么这么眼熟,穿上白大褂还差点儿认不出了。”
    “黄老师好。”玉如意微笑着招呼。
    虽然自己在医院长大,医院里的很多职工都认识自己,因为这几年一直在外面读书,没有和这些医生接触过,玉如意对黄医生却并没有什么印象。
    “叫什么老师!”黄医生笑着说说,“都是同事,叫名字就可以了,或者叫黄医生也行。”
    “你那个病人没事吧?”李霞问黄医生。
    “稳定了。”黄医生看着李霞,“你怎么还不去上门诊?”
    “马上!我带玉如意在病房转一圈就去门诊部了。”
    巡视完病房,李霞带着玉如意去了门诊部:“值夜班的第二天还得上半天门诊,只能休息半天。”
    如意问:“孙主任不是在上门诊吗?”
    “门诊的内科病人比较多,他一个人忙不过来。”
    李霞带着玉如意走到内科第二诊断室门口,指着隔壁的内一科诊断室:“你是去孙主任那里还是在我这里?”
    看着内科第二诊断室门口已经候着几个病人,玉如意答道:“就这里吧。”
    李霞不到半个小时就看完几个病人:“看到没有?就这样简单,病情比较轻微的用口服药,严重一点的静脉注射,危重病人收入住院治疗。下一个病人你来处理。”
    一个年轻男人拿着门诊病历走了进来。
    李霞向玉如意示意。
    玉如意连忙结果病历:“请问是哪里不舒服?”
    “叶气。”年轻男人指指自己的头。
    玉如意看了看李霞,李霞也是一副茫然的样子。
    “头痛吗?”玉如意试探性地问。
    “没有痛。”男子说的是广味普通话,“是叶气!”男子一边说一边用手扇着风。
    玉如意恍然大悟:“是‘热气‘?”
    男子如释重负,连连点头。
    玉如意拿过温度计:“我们先量量体温。”
    “不是发烧。”男子急忙摆手,“就是叶气!叶气!”
    否认发烧,否认头痛,只是“热气”,这个“热气”是个什么病啊?
    玉如意心里一慌就红了脸,求助地望着李霞。
    李霞冷静地问男子:“麻烦你再说一遍,哪里不舒服?”
    “叶气。”男子指指头又指指喉咙,再活动活动胳膊,“叶气。”
    李霞请男子张张嘴,用手电筒照了照男子的喉咙。
    男子的咽部充血,扁桃体二度肿大。
    李霞和玉如意对视了一眼,问男子:“是不是喉咙不舒服。”
    男子使劲地点头:“喉咙叶气,头叶气,全身叶气!”
    “哎呀,你自己来了?”一个挺着大肚的年轻女人看见男子,走进了诊室。
    “医生啊,”女人焦急地对李霞和玉如意说,“我老公他可能是不适应环境,陪我回娘家后就老是说热气,热气的,麻烦你们好好给他看看。”
    “他是上呼吸道感染,吃一点消炎药就好了。”李霞一边解释一边示意玉如意开处方。
    玉如意拿起笔,问男子:“有没有药物过敏史?”
    男子摇了摇头。
    “有没有用过头孢一类的药?”
    “有用过,没有过敏。”
    玉如意开了几袋板蓝根冲剂,又开一盒头孢克肟胶囊,然后把处方递给李霞审阅。
    李霞将“头孢克肟胶囊”改为“头孢氨苄胶囊”之后,签上自己的名字,再把处方递给男子:“吃了这个药就可以了。”
    男子携妻子刚走出诊室,玉如意就迫不及待地问李霞:“为什么要改药?”
    李霞笑着说:“你开的是第三代头孢类药,这中药我们药房根本就没有,还有,我们这儿面对的病人大多是周围居住着的农民,他们的经济状况都不是很好,要尽量开便宜一点的药,尽量避免不必要的仪器检查。”
    “还有刚才那个病人,人家还没有急,你做医生的就先慌了。身为医生,遇事要冷静。”
    “嗯。”玉如意搬着手指头数着,“第一,遇到问题要冷静,第二,尽量避免不必要的仪器检查,第三,能开便宜一点的药就不要开贵药……”
    玉如意迷惑地抬起头:“做医生还得了解药物的价格?”
    “是呀。”李霞点了点头,“不但要了解药物的价格,还要及时跟进药房的药物种类,药房有的药才开,免得病人回来要求改处方。”
    玉如意站起身:“那我得先去药房看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