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中了第一名是好事,忽然这么一传,岂不是令第一名和第二名两人生了仇恨么?
这正是昝泊故意传出来的,第一名和第二名都是平江府出身,而且一打听,两人还住一起,都跟苏辰有关系,好在不是两人都是他的弟子,不然这一招也不管用。
其中一人是个寒门,这让昝泊生出不少想法来,寒门好啊,见识少,徒有一身才气,正好再闹出这么一出,这两人之间还能好好相处,昝泊都不得不承认苏辰的眼力了。
这消息传出后,邬总管就有些牙痛了,虽然心里真的很欢喜,自然是偏向展东风的了,那可是苏大人第一个开门弟子,可是一想到先前蒋清目那高兴的模样,还承诺了几位才子打算去酒楼里吃上一顿的话,眼下又暴出这样的消息来,岂不是狠狠的打了一脸。
展东风从邬总管这儿听到这话后,他也跟着头痛起来,这几日蒋清目的开心不是不知道,邬总管建议他别去找蒋清目,两人就装什么也没有发生,还是各住各院,不出声,先过了殿试后再说。
而西院里住着的蒋清目,自从知道这个消息后,原本的开心半点也没有了,先前还想着病好了去拜访几位大儒,相信依着他眼下的名气,再弄几首好诗文开路,来日殿试过后,多半就能留在京城,不必外放为官。
可是现在一切都成了泡影不说,他还觉得耻辱,毕竟年纪轻,没经历过风雨,初次遇上这事,心里很难承认,尤其想到病好后要请大家伙喝酒的事,他觉得就是一个笑话,外头不知道有多少会笑他得的这个第一名名不正言不顺。
那日展东风的位置坐在茅房前是很多人都看到了的,尤其是最后下雨的时候,他蹲在角落里答卷,蒋清目自己一想,也觉得自己不如展东风,他若是遇上这么恶劣的环境,别说第二名了,能不能上榜都不知道。
苏府里的气氛有些压抑,展东风总觉得这样处着也不是个事儿,他主动去了西院找蒋清目,蒋清目从开始的愤怒到最后的耻辱,再到现在的不露声色,心境有很大的变化,两人相处带着疏离之感。
“原来东风兄最后那道题答的这么好,连皇上都夸了,先前东风兄不愿跟跟我讲答案也是正确的,还好东风兄没有讲,要是讲了,就很难说清了。”
蒋清目这么一说,天就聊死了,展东风感觉今日不该来。
“清目兄,咱们都来自平江府,都是平江府的骄傲,外头的传言没必要信,成绩到底如何,不如咱们两人心无旁骛的应付接下来的殿试来证明一下岂不是更好?”
展东风这话说得很有技巧,果然将蒋清目阴沉的心情赶走了,满腔热血充满了雄雄斗志,两人约定在殿试前不出府门,也不去理会外头的传言,等殿试过后,由皇上定真章。
有了这个约定,两人似乎又和好了,一起讨论学识的时候,没有了半点间隙,两人都努力朝着殿试去。
邬总管松了口气,还是东风这孩子聪明,三两句就将蒋清目给劝住,不然别人在此事对他们两人乘虚而入的挑拔,岂不是越闹越不可开交了。
两人决定不出门,倒是出乎昝泊的意外,他正等着两人病好后参加才子们的诗酒会时再叫人挑拔一下,谁知根本不给他这个机会。
就算昝泊绞尽了脑汁,也没有想到展东风就这样跟蒋清目和好了,还不出府门,两个第一名第二名的真是忍得住气。
京城里不少权贵已经忍不住气了,都想认识一下这两人,这两人是妥妥的能及第了,该是他们榜下捉婿的时候了。
可是一打听,发现两人都跟苏辰有关系,想起苏辰,京城里不少权贵都牙痛,以前苏辰做丞相的时候,那手段,现在还有闻之打颤,跟昝泊是有得一拼,甚至更狠,不过跟昝泊不同的是,苏辰是讲理的,所以别让把柄落到他的手中,否则他能讲理讲到你无话可说。
相较于昝泊的阴险、暗地里搞事情,苏辰倒是磊落一点,可是有什么用,要对付的人照样别想活。
看来这一次榜下捉婿不好捉,就算是那个寒门出身的蒋清目也跟苏辰是有瓜葛的,没有人敢冒然行动,倒是给两人留下了清静的空间。
没有人来打扰两人,反而两人专心于书本,为殿试做准备。
终于迎来殿试的时候,魏帝这一次出了一道题,这道题是他故意在殿试前才提出来的,所以连身边的大太监与肖谨都不知道,泄题的事就更不会发生了。
考卷到了展东风手中,他愣住,是关于各地修路的一些看法,这让展东风想起平江府修路的事,还有他师父和师娘老是说起当年巴蜀梅县修路的情况,是怎样将一个小小的破旧县变成首府的。
展东风感觉这道题是送分题,他有点慌。
答卷的时候,展东风毫不犹豫的将自己心中所思所想写了出来,他当初听到师父师娘说起修路的事,他那时还觉得修路有什么的,可是当他听到梅县变成首府,同时平江府修了路以后百姓的生活来了一个翻天的变化后,他震惊了。
之后总是想起这修路的好处,就跟他喜欢冶水一样,为百姓谋利的事,他向来都感兴趣,眼下也不例外。
对于平江府的考生来说,这真的是个送分题,他们当中有不少人参与了,尤其是蒋清目,他还劝着山里头的村民移到路途方便的外头新建为一村,事后知州大人做了不少政策上的变动,惠利了不少百姓,硬生生将他们靠打猎为生的习惯给改了,如今都学着耕种,学着将肉食和粮食留下来慢慢地吃,而不是像先前的饥一顿饱一顿的来。
相较于平江府的考生,其他南北中的考生却很痛苦了,真正的十年寒窗是真的两耳不闻窗外事的,一但中了举,这些考生在各地都有了一定的地位,凭着肚中笔墨便是一方被捧起的人物。
所以谁会在这安逸的时候去学着修路,去冶水,不怕送命的去岭南走一走?
没有人有这个经验,同时这些考生也当地的知县也未必能像展东风与苏辰那样的关系,他们不能接触到官场上的实际操作,尤其是有些地方的知州都是荫补入仕,自己都没有什么抱负,能混出一点政迹就只想调离的那些人,那岂能有成绩出来。
平江府的考生拿到考卷后脸色是轻松的,而其他的考生却面色灰暗,若说先前还为海夷道与冶水题的争论,但至少这两道题是乡试考过的,就算没有事先写过策论,也偶会想起,有时还有人聊起这两道题的政策动向。
可是这修路来说,他们是真的听都没有听过,那就凭着自己的理解来吧。
魏帝年纪大了,他在御书房处理为政务,身边陪着昝泊,这会儿晋王求见,看到这个儿子,他还是挺高兴的,先前晋王在江陵受了重伤,回京后养了一两个月才好。
“既然你们都在,要不咱们去一趟殿前看看这些新晋考生的情况。”
魏帝真正想去看的是今年会试的第一名和第二名,当他听说展东风坐在茅房旁边,考棚还有漏雨的情况后,他第一反应也是觉得他太冤了,尤其是肖谨还说他先前是平江府的解元,若是他这一次考了会元,岂不是要走大三元的路线。
魏帝这一生手上只出了一个大三元,那便是在平江府冶水后粮产翻了几倍的苏辰了,虽是寒门出身,却凭着自己的能力走到今日,不过是几年,魏帝已经对他另眼相看了。
不过赶考这种事,有时也靠一点运气的,展东风能两次都排在茅房旁,显然运气不太好,这一次殿试却是魏帝亲自主持,不会出任何问题。
展东风写了一部分后,他犹豫了一下,心情忽然有了一些变化,他有一部分自己的见解,如果加进去,或许会令皇上不认同,毕竟他师父师娘是过来人,经历的东西是实践过的东西,这叫稳中求胜的答案,可是他却觉得这不是他真正的想法,他的想法与师父的还有一些不太同。
展东风一抬,只见殿前只有沙沙的落笔之声,都在埋头写文章,他再看殿外,一脸严肃的禁卫军,手里的长戟在阳光下很耀眼,这么一眼就让人不敢东张西望来。
展东风只犹豫了一会,他还是落了笔,他已经错过了会试第一名,现在就算做了第一名也无所谓了,与其这样,倒不如写出自己想要写的东西。
当魏帝带着两人来到殿前时,就看到这一批新晋的考生一个个都很严谨,他来到一位考生身边,刚站了一会儿,那位考生写字就有些发抖了,魏帝皱眉,他也不再细看,往旁边走去。
经过几位考生的身边,魏帝都发现这些新晋的考生定力都不是很好,倒与当年苏辰那一批考生的稳重差远了。
这一次魏帝来到了蒋清目的身边,他其实早就知道皇上已经过来了,身边站着一个人岂会不知道,他强忍着心中的激动,依旧稳稳的答题。
魏帝遇上一个不怕他的,他就忍不住多停留了一会儿,当看到蒋清目的名字时,他便朝他写下的文章看去。
过了好半晌,魏帝点头,不愧是会元,的确是有才的,他看完后朝前头的昝泊看去一眼,此时昝泊正站在展东风身边细看,原本只是轻轻一瞥,有些好奇苏辰的这个开门弟子到底怎么样,这几次都用了些小手段,没想到这人性子刚烈,就算是病倒了也能坚持到最后出考场。
谁知昝泊看一眼后就移不开眼睛了,他知道皇上就在身后,他不该盯着一个人的考卷看,可是他就是忍不住,而且心里越发的嫉妒,苏辰成了大三元就算了,怎么开门的弟子也这么聪明,他就不信了,难道苏辰还会测算未来不成。
他可是将这位的底都摸透了,先前还是一个穷秀才,家里连买书的钱财都没有,而且先前考上秀才的时候名字排在最后,也是他投机取巧的缘故。
可是苏辰收了他后,他的学识就突飞猛进,连平江府的才子都比过去了,这倒是稀奇,也不知苏辰到底是怎么教学生了,他又是如何能将一位这样的穷秀才从里到外的教得如此自信的呢?
昝泊来了殿前,看了这么多考生的答卷,都讲究稳中求胜,他却反其道而行,按理这位只要写出他师父先前的业绩基本就已经超过了其他的考生,可是他却按着自己的想法来的,完全与苏辰先前的所做所为不同,这一下连昝泊都不得不相信,这些想法全部出自这位身上。
魏帝见昝泊那惊讶的表情,他也忍不住好奇,立即来到昝泊身边,过了一会昝泊才反应过来,连忙退后一步,让魏帝能看得更加仔细。
魏帝原本只是一瞥,没想到这一瞥就被吸引住了,他还没有看考生的名字,只不过看到答案他也跟着陷入沉思当中。
或许朝堂上就缺少一些这样敢怒敢言的大臣,可惜了。
魏帝一直站在展东风的身边,一直看到他发笔的地方,魏帝还没有离开,他想看到他后续会怎么写,真的很想一口气看完结果。
展东风一直沉浸在自己的想法当中,根本没有发现身边的人,他的脑中构思了一副舆图,如果按着他的计划来,这份舆图会是怎么样的呢?
舆图的脉络一点一点呈现,他忽然又卡住了,于是停了停笔,想抬头放松一下,就对上了魏帝赞赏的目光,他吓了一跳,连忙恭敬的起身行礼,魏帝摆手,“接着考试,不必注意朕。”
展东风只好坐下,魏帝又道:“你这题尚未答完,时间可不多了。”
展东风也心里着急,压下心中的紧张,接着抬起笔,犹豫了一下,又接着下笔。
魏帝还是不走,他又站在了他身边一直看着,好在展东风听了他师父的话,练过几次心无旁贷的考试,想着时间不多,自己的想法也一一跑出来了,于是也不再关注魏帝的动向。
直到展东风的考题答完,魏帝也算看过瘾了,这会儿才收回目光,却发现在场的考生都已经考完,只是因为他在,个个大气都不敢喘一下,这会儿有人已经在悄悄地打量着魏帝。
谁有幸能面见天子,他们以前想都不想,如今面见圣颜,虽然是偷偷的却清寒是很震憾。
魏帝带着两人走了,晋王经过展东风身边的时候朝他看去一眼,展东风看到了晋王目光里的赞赏,心中大定。
考卷收走,所有考生在宫门前等着。
魏帝没让昝泊走,晋王自然也没有离开,眼下肖谨带着批过的考卷呈了过来,他这一次有些犹豫不定了,这一次有三张考卷,分别是蒋清目、展东风、吴强三人的考卷,吴强此人是北边士子之首。
魏帝却再次拿起展东风的考卷看了看字迹,只见字迹如其人,极有精神与坚毅之感,说道:“点此人为状元,探花为吴强,此人长相俊郎,又出身世家,也是难道,至于蒋清目就为榜眼吧。”
魏帝这话一出,将在场的三人都给怔住,昝泊一口老血差一点吐出来,展东风固然答得好,可是他提的这些点子根本不可能实施,还不如稳中求胜。
晋王却是听到这个消息后心思一动,心里是欢喜的,苏辰的第一个弟子,居然也能有这般成就。
肖谨却有些牙痛,他说起蒋清目是会元一事,毕竟会元多半都点为状元了。
魏帝却反而说道:“若不是展东风欠缺一点运道,指不定会试也能得个第一名,可惜了,不然又是一个大三元的士子。”
魏帝说完起身,他今日是真的累了,而且他的身体一直都不是很好,只是没有人知道而已。
昝泊却在这个时候出了声,“皇上,这位新晋的状元郎正是苏大人的得意门生,想不到苏大人年纪轻轻收的弟子也是如此之厉害。”
魏帝脚步一顿,朝肖谨看去,肖谨心中咯噔一声,晋王却目光意味不明的看向昝泊,这个时候忽然说出苏辰的弟子是何意呢?
魏帝面色变了变,接着又笑了笑,“苏辰的确不错。”
魏帝没有再说什么,也直接走了。
昝泊却从刚才魏帝的神色中看出了不少信息,他唇角微微往上一扬,心里原本的嫉妒似乎也慢慢地消失。
他是不知道苏辰敢夺下他的丞相位,而事后又将丞相位还给他,到底中间出了什么样的状况,但经过他上位以来不停的测试,也知道了一些,这不就是遭皇上不喜么?
魏帝走了,李易来到昝泊身边,拍了拍他的肩,“昝丞相用心良苦,乡试也好,会试也好,是展东风运道也好,有才之士是无人能阻止的,不过这手段可不光彩。”
好在展东风已经成了新科状元,不然就毁在了昝泊的手段里。
这正是昝泊故意传出来的,第一名和第二名都是平江府出身,而且一打听,两人还住一起,都跟苏辰有关系,好在不是两人都是他的弟子,不然这一招也不管用。
其中一人是个寒门,这让昝泊生出不少想法来,寒门好啊,见识少,徒有一身才气,正好再闹出这么一出,这两人之间还能好好相处,昝泊都不得不承认苏辰的眼力了。
这消息传出后,邬总管就有些牙痛了,虽然心里真的很欢喜,自然是偏向展东风的了,那可是苏大人第一个开门弟子,可是一想到先前蒋清目那高兴的模样,还承诺了几位才子打算去酒楼里吃上一顿的话,眼下又暴出这样的消息来,岂不是狠狠的打了一脸。
展东风从邬总管这儿听到这话后,他也跟着头痛起来,这几日蒋清目的开心不是不知道,邬总管建议他别去找蒋清目,两人就装什么也没有发生,还是各住各院,不出声,先过了殿试后再说。
而西院里住着的蒋清目,自从知道这个消息后,原本的开心半点也没有了,先前还想着病好了去拜访几位大儒,相信依着他眼下的名气,再弄几首好诗文开路,来日殿试过后,多半就能留在京城,不必外放为官。
可是现在一切都成了泡影不说,他还觉得耻辱,毕竟年纪轻,没经历过风雨,初次遇上这事,心里很难承认,尤其想到病好后要请大家伙喝酒的事,他觉得就是一个笑话,外头不知道有多少会笑他得的这个第一名名不正言不顺。
那日展东风的位置坐在茅房前是很多人都看到了的,尤其是最后下雨的时候,他蹲在角落里答卷,蒋清目自己一想,也觉得自己不如展东风,他若是遇上这么恶劣的环境,别说第二名了,能不能上榜都不知道。
苏府里的气氛有些压抑,展东风总觉得这样处着也不是个事儿,他主动去了西院找蒋清目,蒋清目从开始的愤怒到最后的耻辱,再到现在的不露声色,心境有很大的变化,两人相处带着疏离之感。
“原来东风兄最后那道题答的这么好,连皇上都夸了,先前东风兄不愿跟跟我讲答案也是正确的,还好东风兄没有讲,要是讲了,就很难说清了。”
蒋清目这么一说,天就聊死了,展东风感觉今日不该来。
“清目兄,咱们都来自平江府,都是平江府的骄傲,外头的传言没必要信,成绩到底如何,不如咱们两人心无旁骛的应付接下来的殿试来证明一下岂不是更好?”
展东风这话说得很有技巧,果然将蒋清目阴沉的心情赶走了,满腔热血充满了雄雄斗志,两人约定在殿试前不出府门,也不去理会外头的传言,等殿试过后,由皇上定真章。
有了这个约定,两人似乎又和好了,一起讨论学识的时候,没有了半点间隙,两人都努力朝着殿试去。
邬总管松了口气,还是东风这孩子聪明,三两句就将蒋清目给劝住,不然别人在此事对他们两人乘虚而入的挑拔,岂不是越闹越不可开交了。
两人决定不出门,倒是出乎昝泊的意外,他正等着两人病好后参加才子们的诗酒会时再叫人挑拔一下,谁知根本不给他这个机会。
就算昝泊绞尽了脑汁,也没有想到展东风就这样跟蒋清目和好了,还不出府门,两个第一名第二名的真是忍得住气。
京城里不少权贵已经忍不住气了,都想认识一下这两人,这两人是妥妥的能及第了,该是他们榜下捉婿的时候了。
可是一打听,发现两人都跟苏辰有关系,想起苏辰,京城里不少权贵都牙痛,以前苏辰做丞相的时候,那手段,现在还有闻之打颤,跟昝泊是有得一拼,甚至更狠,不过跟昝泊不同的是,苏辰是讲理的,所以别让把柄落到他的手中,否则他能讲理讲到你无话可说。
相较于昝泊的阴险、暗地里搞事情,苏辰倒是磊落一点,可是有什么用,要对付的人照样别想活。
看来这一次榜下捉婿不好捉,就算是那个寒门出身的蒋清目也跟苏辰是有瓜葛的,没有人敢冒然行动,倒是给两人留下了清静的空间。
没有人来打扰两人,反而两人专心于书本,为殿试做准备。
终于迎来殿试的时候,魏帝这一次出了一道题,这道题是他故意在殿试前才提出来的,所以连身边的大太监与肖谨都不知道,泄题的事就更不会发生了。
考卷到了展东风手中,他愣住,是关于各地修路的一些看法,这让展东风想起平江府修路的事,还有他师父和师娘老是说起当年巴蜀梅县修路的情况,是怎样将一个小小的破旧县变成首府的。
展东风感觉这道题是送分题,他有点慌。
答卷的时候,展东风毫不犹豫的将自己心中所思所想写了出来,他当初听到师父师娘说起修路的事,他那时还觉得修路有什么的,可是当他听到梅县变成首府,同时平江府修了路以后百姓的生活来了一个翻天的变化后,他震惊了。
之后总是想起这修路的好处,就跟他喜欢冶水一样,为百姓谋利的事,他向来都感兴趣,眼下也不例外。
对于平江府的考生来说,这真的是个送分题,他们当中有不少人参与了,尤其是蒋清目,他还劝着山里头的村民移到路途方便的外头新建为一村,事后知州大人做了不少政策上的变动,惠利了不少百姓,硬生生将他们靠打猎为生的习惯给改了,如今都学着耕种,学着将肉食和粮食留下来慢慢地吃,而不是像先前的饥一顿饱一顿的来。
相较于平江府的考生,其他南北中的考生却很痛苦了,真正的十年寒窗是真的两耳不闻窗外事的,一但中了举,这些考生在各地都有了一定的地位,凭着肚中笔墨便是一方被捧起的人物。
所以谁会在这安逸的时候去学着修路,去冶水,不怕送命的去岭南走一走?
没有人有这个经验,同时这些考生也当地的知县也未必能像展东风与苏辰那样的关系,他们不能接触到官场上的实际操作,尤其是有些地方的知州都是荫补入仕,自己都没有什么抱负,能混出一点政迹就只想调离的那些人,那岂能有成绩出来。
平江府的考生拿到考卷后脸色是轻松的,而其他的考生却面色灰暗,若说先前还为海夷道与冶水题的争论,但至少这两道题是乡试考过的,就算没有事先写过策论,也偶会想起,有时还有人聊起这两道题的政策动向。
可是这修路来说,他们是真的听都没有听过,那就凭着自己的理解来吧。
魏帝年纪大了,他在御书房处理为政务,身边陪着昝泊,这会儿晋王求见,看到这个儿子,他还是挺高兴的,先前晋王在江陵受了重伤,回京后养了一两个月才好。
“既然你们都在,要不咱们去一趟殿前看看这些新晋考生的情况。”
魏帝真正想去看的是今年会试的第一名和第二名,当他听说展东风坐在茅房旁边,考棚还有漏雨的情况后,他第一反应也是觉得他太冤了,尤其是肖谨还说他先前是平江府的解元,若是他这一次考了会元,岂不是要走大三元的路线。
魏帝这一生手上只出了一个大三元,那便是在平江府冶水后粮产翻了几倍的苏辰了,虽是寒门出身,却凭着自己的能力走到今日,不过是几年,魏帝已经对他另眼相看了。
不过赶考这种事,有时也靠一点运气的,展东风能两次都排在茅房旁,显然运气不太好,这一次殿试却是魏帝亲自主持,不会出任何问题。
展东风写了一部分后,他犹豫了一下,心情忽然有了一些变化,他有一部分自己的见解,如果加进去,或许会令皇上不认同,毕竟他师父师娘是过来人,经历的东西是实践过的东西,这叫稳中求胜的答案,可是他却觉得这不是他真正的想法,他的想法与师父的还有一些不太同。
展东风一抬,只见殿前只有沙沙的落笔之声,都在埋头写文章,他再看殿外,一脸严肃的禁卫军,手里的长戟在阳光下很耀眼,这么一眼就让人不敢东张西望来。
展东风只犹豫了一会,他还是落了笔,他已经错过了会试第一名,现在就算做了第一名也无所谓了,与其这样,倒不如写出自己想要写的东西。
当魏帝带着两人来到殿前时,就看到这一批新晋的考生一个个都很严谨,他来到一位考生身边,刚站了一会儿,那位考生写字就有些发抖了,魏帝皱眉,他也不再细看,往旁边走去。
经过几位考生的身边,魏帝都发现这些新晋的考生定力都不是很好,倒与当年苏辰那一批考生的稳重差远了。
这一次魏帝来到了蒋清目的身边,他其实早就知道皇上已经过来了,身边站着一个人岂会不知道,他强忍着心中的激动,依旧稳稳的答题。
魏帝遇上一个不怕他的,他就忍不住多停留了一会儿,当看到蒋清目的名字时,他便朝他写下的文章看去。
过了好半晌,魏帝点头,不愧是会元,的确是有才的,他看完后朝前头的昝泊看去一眼,此时昝泊正站在展东风身边细看,原本只是轻轻一瞥,有些好奇苏辰的这个开门弟子到底怎么样,这几次都用了些小手段,没想到这人性子刚烈,就算是病倒了也能坚持到最后出考场。
谁知昝泊看一眼后就移不开眼睛了,他知道皇上就在身后,他不该盯着一个人的考卷看,可是他就是忍不住,而且心里越发的嫉妒,苏辰成了大三元就算了,怎么开门的弟子也这么聪明,他就不信了,难道苏辰还会测算未来不成。
他可是将这位的底都摸透了,先前还是一个穷秀才,家里连买书的钱财都没有,而且先前考上秀才的时候名字排在最后,也是他投机取巧的缘故。
可是苏辰收了他后,他的学识就突飞猛进,连平江府的才子都比过去了,这倒是稀奇,也不知苏辰到底是怎么教学生了,他又是如何能将一位这样的穷秀才从里到外的教得如此自信的呢?
昝泊来了殿前,看了这么多考生的答卷,都讲究稳中求胜,他却反其道而行,按理这位只要写出他师父先前的业绩基本就已经超过了其他的考生,可是他却按着自己的想法来的,完全与苏辰先前的所做所为不同,这一下连昝泊都不得不相信,这些想法全部出自这位身上。
魏帝见昝泊那惊讶的表情,他也忍不住好奇,立即来到昝泊身边,过了一会昝泊才反应过来,连忙退后一步,让魏帝能看得更加仔细。
魏帝原本只是一瞥,没想到这一瞥就被吸引住了,他还没有看考生的名字,只不过看到答案他也跟着陷入沉思当中。
或许朝堂上就缺少一些这样敢怒敢言的大臣,可惜了。
魏帝一直站在展东风的身边,一直看到他发笔的地方,魏帝还没有离开,他想看到他后续会怎么写,真的很想一口气看完结果。
展东风一直沉浸在自己的想法当中,根本没有发现身边的人,他的脑中构思了一副舆图,如果按着他的计划来,这份舆图会是怎么样的呢?
舆图的脉络一点一点呈现,他忽然又卡住了,于是停了停笔,想抬头放松一下,就对上了魏帝赞赏的目光,他吓了一跳,连忙恭敬的起身行礼,魏帝摆手,“接着考试,不必注意朕。”
展东风只好坐下,魏帝又道:“你这题尚未答完,时间可不多了。”
展东风也心里着急,压下心中的紧张,接着抬起笔,犹豫了一下,又接着下笔。
魏帝还是不走,他又站在了他身边一直看着,好在展东风听了他师父的话,练过几次心无旁贷的考试,想着时间不多,自己的想法也一一跑出来了,于是也不再关注魏帝的动向。
直到展东风的考题答完,魏帝也算看过瘾了,这会儿才收回目光,却发现在场的考生都已经考完,只是因为他在,个个大气都不敢喘一下,这会儿有人已经在悄悄地打量着魏帝。
谁有幸能面见天子,他们以前想都不想,如今面见圣颜,虽然是偷偷的却清寒是很震憾。
魏帝带着两人走了,晋王经过展东风身边的时候朝他看去一眼,展东风看到了晋王目光里的赞赏,心中大定。
考卷收走,所有考生在宫门前等着。
魏帝没让昝泊走,晋王自然也没有离开,眼下肖谨带着批过的考卷呈了过来,他这一次有些犹豫不定了,这一次有三张考卷,分别是蒋清目、展东风、吴强三人的考卷,吴强此人是北边士子之首。
魏帝却再次拿起展东风的考卷看了看字迹,只见字迹如其人,极有精神与坚毅之感,说道:“点此人为状元,探花为吴强,此人长相俊郎,又出身世家,也是难道,至于蒋清目就为榜眼吧。”
魏帝这话一出,将在场的三人都给怔住,昝泊一口老血差一点吐出来,展东风固然答得好,可是他提的这些点子根本不可能实施,还不如稳中求胜。
晋王却是听到这个消息后心思一动,心里是欢喜的,苏辰的第一个弟子,居然也能有这般成就。
肖谨却有些牙痛,他说起蒋清目是会元一事,毕竟会元多半都点为状元了。
魏帝却反而说道:“若不是展东风欠缺一点运道,指不定会试也能得个第一名,可惜了,不然又是一个大三元的士子。”
魏帝说完起身,他今日是真的累了,而且他的身体一直都不是很好,只是没有人知道而已。
昝泊却在这个时候出了声,“皇上,这位新晋的状元郎正是苏大人的得意门生,想不到苏大人年纪轻轻收的弟子也是如此之厉害。”
魏帝脚步一顿,朝肖谨看去,肖谨心中咯噔一声,晋王却目光意味不明的看向昝泊,这个时候忽然说出苏辰的弟子是何意呢?
魏帝面色变了变,接着又笑了笑,“苏辰的确不错。”
魏帝没有再说什么,也直接走了。
昝泊却从刚才魏帝的神色中看出了不少信息,他唇角微微往上一扬,心里原本的嫉妒似乎也慢慢地消失。
他是不知道苏辰敢夺下他的丞相位,而事后又将丞相位还给他,到底中间出了什么样的状况,但经过他上位以来不停的测试,也知道了一些,这不就是遭皇上不喜么?
魏帝走了,李易来到昝泊身边,拍了拍他的肩,“昝丞相用心良苦,乡试也好,会试也好,是展东风运道也好,有才之士是无人能阻止的,不过这手段可不光彩。”
好在展东风已经成了新科状元,不然就毁在了昝泊的手段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