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8章 ?潘丞相
    ?
    潘玉的脑子里不由得冒出又一首诗来“水晶帘下恣窥张,半臂才遮菽乳香;姑射肌肤真似雪,不容人尽已生凉。”这是一首艳诗,但却很好的表达了此刻此景对他造成的视觉冲击。
    “非是姑娘不美,在下只是小小科举一榜首而已,还没有加官进爵。实在劳不得姑娘如此。”潘玉话声才刚落,就听见芳华低低的啜泣声,她裹紧了自己的衣服,只管伤心的哭了,他十分摸不着头脑,被调戏的是自己才对啊。
    “姑娘这是哪出?”芳华不回答,只是哭。潘玉一下子慌了起来,他最怕姑娘哭了,他从袖里掏出手帕蹲下去帮芳华擦眼泪。芳华却一下子扑进他的怀里,柔软擦着潘玉的胸口,让他心猿意马,但他不敢再推开了,他怕她哭,也怕看到不该看的东西,怕自己把持不住。他轻柔的摸着芳华的头发,低声安慰着她。
    终于在他连番的追问之下芳华终于说出了心事,南荣晟轩在来过揽月阁几次之后,颇为欣赏她的才华有意将她收在府上做个通房,芳华虽是头牌,但在这种王宫贵胄面前甚至连一句重话都不敢说,况且她对轩王爷并没有男女之情,她不想就这样被带在王府里孤老此生,所以就出此下策,将自己的贞洁之身送给一个看着顺眼的人,王府不会收不洁的女人,虽然她可能因此万劫不复,成为真正的一点朱唇万人尝的肮脏女子,但她就是不愿意做违心的事,她就是那样一个倔强的人。今日在舞台上看到潘玉的第一眼,她就觉得是他了,他逆着光进来,一身白衫是那么的干净,没想到他竟是本届的状元郎,这让芳华心里又起了些别的心思。不如就跟了他,如果命好能得这公子垂青说不定就能永远摆脱了这牢笼,得知我幸,不得我命。
    “姑娘既然不愿入王府,这事儿可曾对王爷言明?言明之后王爷还这样强求你?”?潘玉所听闻中的王爷似乎并没有这样强人所难的爱好。
    “芳华知道王爷并非恶人,只是我一个青楼女子,身份卑微,人微言轻。我在王爷面前从来没有说不的机会,妈妈只怕得罪王爷无法立足京都,不肯拂了他的面子,王爷头一回说的时候便满口答应了。若是,若是公子不愿救我,我便只能另寻他人了,反正这具身这条命从来都由不得我自己..”
    潘玉对她的处境深感同情,他是很喜欢芳华的身体,但他觉得不能在此时趁火打劫。她入青楼的初衷一定不是自愿的,而且他要比寻常姑娘更辛苦的守着自己的贞洁,如今更是宁为玉碎都不肯攀附皇亲。大丈夫在世,有所为有所不为,如果喜欢大大方方的追求才是正事,趁机占便宜算什么本事。
    “芳华姑娘不如就将自己的想法写在信中,等潘某有机会见到王爷的话就代为转交,王爷明白你的想法应该就不会再强求。介时还是不行的话就由在下来想办法,你也就不要再为难了。”
    芳华闻言,十分感激,她从他怀里钻出来才想起不好意思,连忙将自己的小衣重新系上,还娇嗔着让潘玉转过头去。听得他心旌动摇,怪不得会有那么多男人会迷醉在这等销金窟。
    芳华套上衣服,又是一副美丽不可接近的的样子了,她想了想觉得这个法子很好,瞬时间就铺开了纸笔,因是心心念念的事情,所以下笔很是迅疾,情感也十分恳切,一手清秀的簪花小楷更是令人忍不住多看几眼。她写好了信折起来装进信封,封口后郑重的交给了潘玉:“那就劳烦公子了,公子帮奴家这样大的忙,奴家真是感激不尽。”潘玉连忙将她扶起来,摆手说不用道谢。
    于尚书在御书房对潘玉的才学吹了好几次了,渴求贤才是明君的标志,皇帝本来就好奇,现在更是等不及要见见这届的榜首到底长了什么三头六臂,能将这些老顽固的文官弄得这样神魂颠倒。于是他准备在三日后的早朝上再宣了前三甲进殿封赏,趁机考考这个状元郎。于尚书终于向皇上呈上了榜首的答卷:“这就是榜首的答卷,皇上一看便知。”
    “大厦云构,非一木之枝;帝王之功,非一士之略......凡事皆须务本。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失时为本。夫不失时者,在人君简静乃可致耳,若兵戈屡动,土木不息,而欲不夺农时,其可得乎?非信无以使民,非民无以守国,君王何以信使民?利耳。既无功利,则道义者乃无用之虚语......故为政要诚。”于大人直言正是欣赏他对国情政治的见解都十分通透,新皇刚登基不久,身边更是需要这种有谋有实的人好好辅佐,朝廷要注入新的血液,才不会被朝廷上的一众迂腐守旧的老臣挡住视听。
    皇上看了之后终于明白了于尚书为何如此的推崇,他也赞不绝口,让内监将答卷传给身边的二位王爷观看,穆域脸上没有什么表情,但却少有的是点了点头肯定答道:“此人可用。”民以衣食为本,当初听说秦岚要开衣铺时他也是这么想的所以一直支持着她,能想到百姓的民意和需求,又能如此精通朝政,真的是一个难得的人才。在看过这考卷和听到穆域对他的赞赏之后皇上想见此人的心更加急切,甚至是一有空就把这事挂在嘴上。
    而这边潘玉回了客栈之后还在愁要怎么去轩王府求见王爷。突然宫里来人宣读了三日之后要进宫面圣的圣旨,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早朝只要是在京的文武百官都要参加的,何况是科举如此盛事,轩王爷介时也一定会去。他只要到时候把信带上,见到王爷的话正好可以把这信传给他。免得他亲自找上门被人误会清明,他才新科极地,还没有加官进爵,不能在这种事上给人口实。
    三日过后,到了进宫面圣的日子,宫里一大早就来人,他们给潘玉套上了一身红袍,戴上了插着宫花的乌纱帽,还在胸口戴上了一朵大红花。潘玉马术不精,那小太监却说只是走个过场,有人牵着不会出什么事的。状元及第乃是国中大事,百姓们都夹道欢迎,他们渴望这是一位好官能为他们带来福祉,潘玉坐在马上,前面有两个人牵着马,他只需挥手像道旁的百姓致意就好了。一行人走过了三条主道,前面那条道上正是邀月楼所在的地方,芳华早早的就在楼台伫立,待一行人走过来,便让婢女们撒下鲜花,为他庆祝。潘玉对着高处的芳华点头示意,表示感谢她的一路花香。其实芳华这样做也是有一点私心的,她不但要贺潘玉及第之喜,她还想让所有人都看到,邀月楼的头牌为新科状元送上大礼,这样即使轩王爷坚持娶她也不能太肆意。
    潘玉等人初次进宫看着上好的白玉铺造的地面闪耀着温润的光芒,远方似有袅袅雾气笼罩着不真切的宫殿,檀香木雕刻而成的飞檐上凤凰展翅欲飞,青瓦雕刻而成的浮窗玉石堆砌的墙板,一条笔直的路的尽头一个巨大的广场随着玉石台阶缓缓下沉,中央巨大的祭台上一根笔直的柱子雕刻着栩栩如生的龙纹,与那宫殿上的凤凰遥遥相对……雕梁画栋,金碧辉煌真是十分壮观。
    早朝正是个起始,他们都在殿外候着,不一会儿皇上就宣了前三甲觐见。在这段时间里朝廷已经安排了人去他们的家乡查探了他们的底细,不求人人称赞,但求德行无亏,因为科举的前三甲日后必定是要委以重任,潘玉虽不是出生大富大贵之家,在家乡却颇多受人称赞。这让皇帝很是兴奋,有一种挖到宝的心情。他和于大人穆域等商量了一下,宰相的职位还空缺一个末位,就先给他做着,看看实际能力再说,于大人和穆域都觉得没有问题。
    于是他在在早朝时提出了:“状元才学人品俱佳,不知可否愿意暂时委屈任宰相之职。”潘安在觐见之前就想过无数种可能自己能在朝中谋个什么职位,纵使想的在多也没有想到皇上竟对自己如此厚爱这刚一如朝就能让自己身居宰相之位,虽是三宰相之中的末位,但对一个布衣士子来说真是十分的恩宠了。
    “皇上如此说真是折煞微臣,只是臣初来乍到就担当如此高位会有不妥否?”潘玉觉得自己不能太自大,于是谦辞一番。
    “若说初来乍到,朕也是才坐上这个皇位不久啊。”朝臣哄堂而笑,十分给皇帝面子。
    “敢请先生教我。”潘玉完全没有想到皇帝会对着他一躬到底,吓得他连忙回礼。
    “臣答应,臣答应就是。”